年号纪年法 年号纪年法有哪些
年号纪年法。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实行郡县制,设置三公九卿,分别负责政务和军事。三公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是尚尚书、御史大夫、中书令、门下侍郎、司隶校尉、中军将军、司隶校尉。这些官职都是皇帝直接任命的,不受朝廷的限制。
一年号纪年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中国人在古代有使用的是一种六十进制的复杂纪年方法(天干地支),通常大家都习惯以皇帝来标记历史年代。而在公元前2世纪以前,人们直接用皇帝名字来纪年,比如他们要是有一个皇帝叫威廉一世,那么人们就会把威廉一世登基的第二年成为威廉一世二年。
公元前2世纪的时候第一汉王朝著名的好战皇帝(武帝)刘彻让自己的手下发明了一种新的方法,即让一些名叫“年号”的东西替代自己的名字来标记年份,这就是年号纪年法。
年号是一些特定的名词,比如有一次刘彻外出打猎看到了一只得白化病的犀牛(也有可能是断了一只角的鹿),于是便将这一年改为元狩元年(“元狩”是“吉祥的狩猎”的意思,“元年”是第一年的意思),而到元狩六年的时候他又考古发现了一个非常好看的三足容器(中国人称之为鼎),于是便将这一年改为了元鼎(“吉祥的鼎”的意思)一年,所以公元前117年既可以是元狩六年,也可以是元鼎元年。
年号纪年法是一种毫无规律的纪年方法,它几乎完全以统治者的兴趣而诞生与灭亡,这给历史学研究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更糟糕的是,因为古代人没有计算机之类的智能存储、读取系统,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两个甚至更多个相同的年号被时隔数百年的几位君主所采用,于是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一件文物上标了“建兴元年”四个字(即“建立并繁荣的第一年”)千万不要急着确定其时间,因为这个年号中国历史上总共出现过十次,还在朝鲜境内被使用过一次。
鉴于此,我们在《剑桥三国史》里面将统一使用公元纪年法。
摘自《剑桥三国史·第一讲 绪论》二年号纪年法举例
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指南录>后序》“德祐二年”、《雁荡山》“祥符中”(“祥符”是“大中祥符”的简称,宋真宗年号)等。
三年号纪年法和帝王纪年法的区别
年号纪年就是以历史为顺序一直排下去
而帝王纪年却是以新皇帝登基的那年为准从头算起的
两者是毫不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