钺是什么兵器(钺是什么兵器 )

未解之谜 2023-03-16 07:31www.188915.com世界未解之谜

钺是什么兵器?“三国”时期,曹操手下有五子良将,张辽、乐进、于禁、张辽、徐晃,这五人都是一等一的猛将,其中张辽的武力最高,被称为“古之恶恶来”。

本文目录一览

  • 1、
  • 2、
  • 3、
  • 4、

钺什么意思

钺的意思是古代兵器,青铜制,像斧,比斧大,圆刃可砍劈,中国商及西周盛行。又有玉石制的,供礼仪、殡葬用。

钺字造句

1. 钺顾良也朝他笑了笑,转而往旁边看去。

2. 钺程老太太那可是一个抠门儿!

3. 钺延迟了一个小时结束的集中讨论终于结束,大家迎来了投票阶段。

4. 钺卢娇月不禁抓住她的手,桂丫……桂丫表情似笑非笑,似哭非哭,突然她笑了一声,嗓音嘶哑地喃喃没办法的,我奶不会退掉这门亲事,我爹娘指望不住,对方又是这样的人家,没办法的,没办法的……看来桂丫也是个心中有酌量的,不过是须臾之间,便明白了自身的处境。

5. 钺楚行笑了,旁边魏腾及时递过来两个封红,红纸上是一样的吉祥图案,楚行接过来,分给恒哥儿哥俩一人一个。

钺是什么兵器

钺是中国古代一种两角上翘、具有弧形阔刃的劈砍兵器。钺由生产工具——斧演化而来,在先秦时期作为统帅权威的象征物,并用于刑杀。春秋战国时期的钺逐渐失去了它战器的性质,变成了仪仗的饰品,以及用于明堂礼乐舞蹈。

钺是什么兵器

十八般兵器,泛指多种技艺,其内容在各个时期有所不同。其名称,始见于元曲。近代戏曲界有人称之为“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戈、镋、棍、槊、棒、矛、耙”十八种兵器。后来经过演变,亦称为十八般武艺。十八般武艺,指使用十八般兵器的本领,亦泛指多种武艺。十八般兵器为中华武艺和武器的象征,民间相传古代精通者为项羽和吕布。

春秋、战国时,钺出土较多,但已渐失其战器性质,而变为仪仗饰品及明堂礼乐舞蹈之用。这是因为刀剑广泛应用在战场,而使笨重的钺退伍。钺是斧的一种,但比斧大;钺比斧头大三分之一,杆长一尺半。钺杆末端有钻,在斧头之上加有突出之短矛,长约六寸。

什么是钺

yuè

名戉,形声。本义:古代兵器,青铜或铁制成,形状像板斧而较大

钺作为一种兵器,由青铜铍头、长柄构成,铍头尖锋直刃、扁茎,穿透力很强,很可能是由扁茎短剑发展而来。它出现于春秋时期,在战国时期大量使用。至于斧钺,由于其杀伤力不如戈矛,在春秋时期实战中的地位已大大降低,已多用于仪仗、装饰之需,以作为军权的象征。

古代兵器,武术器械之一。钺的形成与斧的形成属相同的时代,钺的式样与斧相同,惟较斧为大。钺比斧头大三分之一,杆长一尺半。钺杆末端有钻。钺在斧头之上加有突出之短矛,长约六寸。使钺之法合斧、矛、枪三者为一体。其用法除有斧、矛和枪之外,还有刺、拨、点、追四法。钺有长杆之钺和短杆之钺,如八卦掌拳派所用的子午鸳鸯钺,就是一种短双器械。

钺是商周时代重要的礼器之一,也是一种兵器。据考证,这种器物是由石斧等工具演变而来的,在青铜器中更强调华丽、美观的特质,成为象征权力、象征威严的礼仪用物,此处所选两件钺是商代后期作品,格外强调器物威严恐怖的特性,同商代艺术风格完全一致。

此图是比较精细的作品,钺的柄上铸有各种细密纹饰,同器形一起构成点线面的堆积变化,在统一中又寓以多样,在各样艺术表现手法中追求协调平衡。侧面饰以雕像,活泼而灵秀,同商代盛期流行的那种狰狞恐怖、威严之至的艺术风格已相去甚远。器物中惟一显得庄重威严的是钺身造型,宽大而精密对称的钺身是君王权力的代表,不容半点调笑与马虎,也使饰件有所附丽,使各种轻巧的饰物显得轻松而不轻浮,可以为作品增添富有生机的细节结构而不显得浮夸不实。

对 钺 古代长兵器。杆长一丈,杆两端各有一钺。二钺下端又各有一只小钺与其杆垂直。其主要击法与钺相同。

两头钺 杆长八尺,杆两端均有一钺,其杆两头可用。其主要击发如钺,惟比钺更为灵活多变。

铲 钺 其一端为钺,另一端为铲,故得其名。具有铲钺的功能,其击发与铲、钺相同。

单 钺 其钺形似月牙铲,柄下端有一三棱形铁钻。

銊为斧之由来,以时代论则为,以形式论亦正仿佛;书曰「王左杖为銊,注銊大斧也。」按此可见斧銊本无甚巨大之分当,惟銊与斧,如完全相同,何不径名之曰大斧,而必名之为銊,此显见其相似而不能相混也。銊头较斧大三之一,杆端比斧多一矛头,长约一尺六寸,故銊杆长于斧杆者亦尺六七寸;斧杆末端无钻,故三十六法中无点逗各法也;銊则亦如枪杆,末端有三尖之钻,以备匆忙时作点格之用;至其余之构造,则完全与斧相同,重量亦仿佛。斧之与銊,亦犹枪之与矛,箭之与弩,形式之不同者,仅毫厘问耳;至其功能,亦不甚判别,故能得三十六法之精髓者,銊斧可并用也。

钺是斧的一种,但比斧大。

“钺”是什么意思?

钺[yuè],一种古代的兵器,虽具备杀伤力,更多的是一些仪卫所用,和使用武器不同。在西方权力象征物是权杖,中国是钺。在原始社会时期,钺为成年男子的象征。钺确切来说是大斧,本来是刑具(用于斩首或者腰斩),而不是兵器。故从文人撰写《史记》记载的“兵器”之说有出入。往往君王用钺象征军师指挥权。《说文》上曰“钺,大斧也,一名天戉。”,《书·顾命》上曰“钺、铖同兵类,脱胎斧。大者钺、小者铖。一人冕执钺,一人冠执铖。”,《释名·释兵》上曰“钺,豁也,所向莫敢当前,豁然破散也。

【拼音】yuè

【笔划】10

【五笔】QANT

【部首】钅

【结构】左右结构

【繁体】钺

【五行】金

【笔顺】撇、横、横、横、竖提、横、竖提、斜钩、撇、点

释义

舞动,摇摆~动。~袂(甩动衣袖,形容意气豪迈)。~舞。~手。 2.抛洒,甩出~泪。~霍。~洒。~汗如雨。 3.散发~发。发~。~斥(奔放)。 4.指派,命令指~。~军。~师。

详细释义

(钺)

yuè

1.古代兵器,青铜制,像斧,比斧大,圆刃可砍劈,中国商及西周盛行。又有玉石制的,供礼仪、殡葬用。《史记》“汤自把钺以伐昆吾”

2.古星名。《史记 天官书》中“东井为水事,其西曲星曰钺”。

笔画数10;

部首钅;

笔顺编号3111515534

相关词语天钺、衮钺、节钺、锵钺、秉钺、絻钺、二钺、钺星、仗钺、元钺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