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岛之谜 概览(湖心岛之谜02)

未解之谜 2023-03-16 07:30www.188915.com世界未解之谜

湖心岛之谜 概览》一书,对这一谜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该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上海博物馆全书共分五章,第一章介绍了古蜀文化的起源,第二章至第五章分别论述了古蜀文化的内涵、特征、形成过程以及与周边地区的联系,第六章至第十章分别论述了古蜀文化的发展历程、主要遗存、文化价值和研究意义。

1972年7月23日

美国地球资源卫星Landsat 1发射升空

它逐一扫描地球表面

中国西部的一只“大耳朵”尤其引人瞩目

它长约60千米,宽30千米

形如“地球之耳”

其所在之地名为

罗布泊

01

踏入“死亡之海”

罗布泊(Lop Nor),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湖泊,由于形状宛如人耳,被誉为“地球之耳”,又被称作“死亡之海”,《山海经》称之为"幼泽"。意为多水汇集之湖,海拔780米左右,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部的最低处中心位于北纬40.5°,东经90.3°。

这里遍布荒漠、异常干旱,极目四望,寸草不生,是中国自然环境最为恶劣的地区之一,也是当仁不让的死亡地带 。

(建议横屏观看)

亿万年前这里曾是汪洋大海,1000年前这里是中国最大的湖泊之一,50年前这里还有河流经过。 而现在,这里完全成了遍布死亡阴影的无人区。

罗布泊究竟发生过什么?

02

有进无出的罗布泊

罗布泊是一个充满着传说与谜团的地方,著名科学家彭家木的失踪以及后来国家大规模的搜索行动将罗布泊的神秘感推向了顶峰。

1980年5月开始,彭加木带着科考队到新疆的罗布泊进行考察,随着工作的深入,团队开始出现缺水危机。

△彭加木与维吾尔工人一起挖盐矿

6月17日,队员们发现他不见了,在车里只找到一张摊开的地图,还有他留下的纸条“我往东去找水井”。

彭加木的音信从此消失,尸体也没有找到。

要进入死亡之海,这需要极大的毅力和勇气。在寻找水源,遭遇猛烈的沙尘暴时,他很难独自生存。沙漠环境如此恶劣,如此浩瀚,掩藏尸体可以说是毫不费力的。

无独有偶,1996年6月13日,徒步走遍中国的探险家余纯顺赤身裸体葬身罗布泊。

事情是这样的。1996年6月,余纯顺和他的团队完成了“纵穿罗布泊”的徒步计划,全程由上海电视台追踪拍摄。

6月10日,余纯顺“为了报答上海、新疆两地人的厚爱”,决定再独自一人穿越回去,全程99公里,计划3天走完。路上早已做好准备,每隔7公里埋下6瓶矿泉水,共放了70公里,还在计划的宿营地点埋了大量的食品。

6月11日9时,余纯顺背着他的行李,大步流星地走进罗布泊。从此,音讯全无。

6月18日,救援直升机在罗布泊湖心岛发现了余纯顺的尸体,确认已死亡五天。他赤身裸体,高举手臂,左腿弯曲,像走路的姿势侧卧在帐篷中。他的死因,后来被推断为迷失方向,没有补给缺水而死。

直到今天,经过的探险者们还会在余纯顺的墓前留下一点水,以这样的方式,向这位探险家致以敬意。

03

先民与楼兰

5000年前,西方欧罗巴(Europeoid)人的一支,吐火罗人(Tocharians)开始向东方水草丰美之地迁徙,他们看到罗布泊绿洲繁茂、胡杨成林,便在此定居下来。

△台玛特湖,曾经全部干涸,近年由于车尔臣河来水增加以及生态调水,湖面已经初步恢复。图片源自 中新网

4000年前,罗布泊的先民们已经掌握了灌溉技术、制铜技术、纺织技术,开始大规模开发他们的家园,为罗布泊的青铜时代。

吐火罗人还与周边东方人群混血,形成相貌俊美的混血儿,其中一位女性尤以美貌著称,她白肤栗发、高鼻深目,头戴尖顶毡帽、斜插禽鸟翎毛,人称小河公主。

小河公主生活于距今3500-4000年间,其保存完好、栩栩如生,历经数千年而不改,尤其长长的睫毛如一排幼松般挺立,令人赞叹不已。

除此之外,还出土了大量衣物,证明当时的纺织技术已经十分发达。小河墓地出土的毛制毡帽,即便在今日也相当时尚,并且它是可以纺70支以上的细毛纱,比现今许多羊毛产品都更优异。

先民的生活也并非伊甸园,那个名声大噪的“楼兰美女”,实际上是一位40岁左右的女性,她的一生几乎是在与疾病的抗争中度过,烟尘、沙尘侵入了她的肺部,体虱寄生在她的毛发中。

最终,一个草篓,一件梳齿不全的木梳,一片勉强可以遮体的粗毛布,陪伴她离开了人世。

,无论人生是悲是喜,不知何种原因,先民的故事在3500年前戛止,在之后很长时间内杳无音讯。

04

诗人的足迹

公元前176年,一个西域小国突然现身西汉史籍,匈奴冒顿单于在给汉文帝的信中,夸耀自己武功之盛,顺便提到了它的名字

“(匈奴)以天之福,吏卒良,马疆力,以夷灭月氏,尽斩杀降以下。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以为匈奴”。

后世但凡出现“楼兰”的诗词都千古流传。

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李白《塞下曲六首》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史记·大宛列传》

“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

盐泽即为罗布泊,而楼兰便是当地居民建立的新国家,汉帝国随即兵出玉门关,将匈奴势力渐次逐出西域。

沟通东西方的丝绸之路也开始热络起来,控制了罗布泊水源的楼兰,更是其中的关键枢纽。

05

罗布泊消失之谜

罗布泊消失的原因,流传有很多说法,包括外敌入侵、丝绸之路改道,甚至突发的鼠疫。但其中的最主要原因应该是自然环境的恶化。

△伊吾县死亡的胡杨 摄影师 赵来清

气候开始变干变冷,再加上与日俱增的人类活动,破坏了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胡杨死亡,植被大规模减少,上游来水减少,河道干涸,湖泊面积也日益缩小。

农田、牲畜的产量日益降低,军队的口粮也不得不大幅缩减,在楼兰繁盛期间,一般吏士每人每日供给粮食一斗二升,最少时曾减到六升,即便如此上级仍在不断要求压缩口粮,“宜渐节省使相周接”。

于是人口流散,原本繁华的城池逐渐荒废,楼兰也在历史记忆中变得越发模糊不清了。

1961年,那些原来流向罗布泊的诸多河流,下游河道全部断流,罗布泊终于完全干涸。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消退的湖水,在湖边留下了一道道新的岸线,岸线不断收缩,直至湖心,我们前面所提到那只大耳朵便形成了。

罗布泊地球之耳最新卫星图,绿色为正在开采的钾盐矿基地

06

今天的罗布泊

如今,罗布泊又在矿产开发的需求下,将地下卤水抽到地表,重现水天一色。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干涸后的罗布泊拥有丰富的钾盐资源,2002年起钾盐公司人工营造了200平方千米的盐湖)

罗布泊的“碧湖”,还将继续它的“美丽”,罗布泊钾矿的开发,也必将对我国“钾肥”的使用贡献巨大的力量。

△盐湖中的盐笋

罗布泊--“世界之耳”、“死亡之海”,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雨沧桑,如今,以新的姿态展示在世人面前。

它不是传说,却是传奇。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