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莲英临死之谜(李莲英身首异处之谜)

未解之谜 2023-03-16 07:29www.188915.com世界未解之谜

李莲英临死之谜,至今无解。李莲英是慈禧太后身边的红人,深受慈禧宠爱,他的死因却一直是个谜。有人说他是病死的,也有人说他是被人害死的,但不管怎么说,他的死因都是扑朔迷离的。那么,李莲英究竟是怎么死的呢?为什么他会在临死前留下这样一句话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这个话题。

1、李莲英死前真相大?

所以李莲英的死亡原因,至今还是未解之谜,不过主流的观点主要有以下3个,第一个是说李莲英死于非命,第二个是说李莲英生病而死,第三个是说李莲英穷困潦倒,因为天灾而去世。

第三个我觉得是不太可能的,因为李莲英不管怎么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慈禧身边那么多年,他肯定有很多积蓄,不至于会因为天灾而导致窘迫致死;

第二个说是因为生病而死,本倒是十分具有可信度的,毕竟李莲英离开京城的时候,年龄也大了,有点病很正常。

可是在1966年,随着一个乡村老师把李莲英的墓地挖掘开之后,关于李莲英去世的真相,就变得更加趋向于第一种了,因为在李莲英的墓穴中,所有的金银珠宝等陪葬品都在,只有李莲英的尸骨不全,据说只有头骨,没有身体。

2、慈禧去世后,宠信的大太监李莲英的后半生是怎样的?

李莲英生于 1848年,原名李进喜,咸丰五年进宫。是慈禧时期的总管太监,慈禧赐名莲英。

陪伴慈禧太后近五十三年。是清末最有权势的宦官。

慈禧与李莲英几十年形成的感情非同一般。慈禧在政治上是一个权力欲望极强、心狠手辣的独裁者,但也是一个感情脆弱、害怕孤独的老女人。

李莲英

几十年来,慈禧身边的奴婢换了一茬又一茬,最能理解老佛爷心意的,只有李莲英了。

晚清太监刘兴桥等人回忆说,慈禧与李莲英之间的感情十分深厚,能化解慈禧的烦恼并最会服侍她的只有李莲英。

李莲英实际上成为晚年慈禧生活中一刻也不能离开的"伴"。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二十二,慈禧死于北京西苑的仪鸾殿。

慈禧出殡

李莲英办理完慈禧的丧事,于宣统元年(1909年)二月初二,离开生活了52年的皇宫。

慈禧死后,据《李氏家谱》载(李莲英)“百日孝满,出宫养老。”

李莲英出宫后住在北京棉花胡同家中,整日吃斋念佛,闭门不出。三年后,李莲英去世。

据李家后人之说,李莲英是死于痢疾,他发病很快,得病后三四天便去世了。

可是为什么清史和墓志铭对他的死要用个不好的“殒”字呢?

剧照

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红卫兵把李莲英的墓挖开了,发现棺材里却只有一颗人头,却没有身体。

可以肯定李莲英不是正常死亡的。

为什么李莲英会身首异处?

有人说是革命党人杀了李莲英。

因为李莲英在帝党和后党之争中,支持了慈禧太后,使得变法失败,六君子被杀。

,也有人认为李莲英并没有参与党派之争,他身居深宫,也不可能得罪革命党人。

他是退休出宫的,死的时候就是一个普通人,干预不了政治,革命党人杀他没任何意义。

也有人说是被江朝宗和小德张所杀。

时任九门提督的江朝宗请李莲英吃饭,然后在席上杀了李莲英。

支持该观点的人认为,江朝宗是袁世凯的亲信,李莲英曾得罪袁世凯;小德张则是被李莲英在宫里压制了多年。两个人都有杀李莲英的动机。

但又有学者考证,当时江朝宗正在陕西汉中当总后,怎么可能请李莲英吃饭呢?

李莲英受宠时,并没有得罪过小德张,小德张杀他的动机理由不充分。

第三种说法是被土匪所杀。

说是李莲英去山东讨债,途中被土匪杀人劫财。支持这一观点的人说,李莲英曾有一个侄孙女,嫁到了山东。

李莲英去山东探望侄孙女,顺便到泰山一游,刚走到山东便被土匪杀死。

他带去的两个仆人只把李莲英的头颅用包袱包了回了北京安葬。

不管哪种说法是真的,李莲英之死确实很蹊跷,李莲英身首异处的事实,是他死于非命的铁证。

李莲英到底怎么死的,还是个未解之谜。

作为一个太监,李莲英本不该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只是由于慈禧太后的赏识和宠爱,使他不步青云,拥有了权力和地位,也拥有了大量的财富。

但随着慈禧的死和清王朝的覆灭,太监们已被扫入历史的垃圾堆。

作者歪眼小史工作室 ——冯生

慈禧太后一生共宠信过两个太监,分别是安德海和李莲英。安德海肆宠尔骄,在宫外干出很多不法之事,结果被山东巡抚丁宝桢处死。李莲英则侍奉慈禧小心谨慎,在慈禧去世后全身而退,故而得以善终。




(左安德海,右李莲英)

李莲英,原名李进喜,于咸丰五年(1855年)净身为太监,次年入宫,当时他才8岁。李莲英一生经历了咸丰、同治光绪和宣统四朝,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李莲英随圣驾移热河行宫。次年咸丰帝驾崩,李莲英随两宫太后返京,同治六年(1867年),19岁的李莲英受封二总管,同治八年(1869年),在外干出许多不法之事的大总管安德海被山东巡抚丁宝桢处死,李莲英进位大总管,这一年他才21岁。




(电视剧《走向共和》里李莲英为慈禧梳头)

李莲英能在21岁就成为大总管,成为慈禧身边的第一大红人,这和他会做人,懂得察言观色,为人低调不张扬有很大的关系。民间传说他靠着梳头技巧成为慈禧的梳头太监,在慈禧身边久了因为聪明懂事而逐渐得到慈禧的宠信。按理说得到慈禧的宠信应该理直气壮做人才是,但李莲英却是夹起尾巴做人,一生低调谨慎,小心翼翼侍候性格多变的慈禧,他曾亲眼看到慈禧最宠信的太监大总管安德海的下场,安德海仗着慈禧的宠信,肆宠而骄,目中无人,结果被山东巡抚丁宝桢以“违背祖制,擅离京师”的罪名砍了脑袋。安德海下场如此,这无疑给了李莲英一个前车之鉴,毕竟官场险恶,稍不小心就有可能人头落地。学会低调做人,小心谨慎,才有可能长久立足,免遭杀身之祸。


李莲英几十年侍奉慈禧如日一,二人主仆感情极深。几十年来慈禧身边的太监如走马观花般的换了一茬又一茬,能得慈禧欢心的也就安德海和李莲英。安德海死后,李莲英成为了慈禧最大的精神依靠,能化解慈禧的烦恼并最会服侍她的,宫里太监就李莲英一人,他成了慈禧怎么也离不开的人。两人感情好到什么程度?清末太监刘兴桥在《晚清宫廷生活见闻》有如下描述:

每天三顿饭,早晚起居,他俩都互派太监或当面问候……在西苑、颐和园居住的时候,慈禧太后还经常来找李莲英:“连英啊!咱两遛弯去啊!”慈禧太后有时还把李莲英召到她的寝宫,谈些黄老长生之术,两人常常谈到深夜。



李莲英还巧妙的弥合他和光绪帝之间的紧张关系,光绪帝亲政后,他一直不满于“亲爸爸”慈禧太后对他施政多所阻拦,所以对慈禧身边的第一大红人大总管李莲英也是厌恶之至,光绪帝曾因慈禧六十大寿前夕练习礼仪李莲英因故迟到而命人将他廷仗40下,后来还因李莲英偷听他与慈禧的议事而当面甩了他一巴掌,光绪帝与慈禧太后关系微妙,夹在中间的李莲英甚是难做。

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帝被幽禁于瀛台,吃的都是发馊霉质的东西,李莲英就以请安之名偷偷将糕点藏于袖中供给光绪帝,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和光绪帝出京避难。第二年在回京途中驻跸保定时,时值隆冬时节,天寒地冻,李莲英前去探望光绪帝,竟发现皇上连个铺盖都没有冻得瑟瑟发抖,李莲英立马跪下抱着光绪帝的腿大哭说:“奴才们罪该万死”,并立即回去把自己的铺盖拿过来供给光绪帝使用。光绪帝回到北京以后,回忆西逃的苦楚时曾说“若无李谙达(师傅),我活不到今天。”光绪帝病重,李莲英见皇上身边无人,便偷偷地告诉隆裕皇后,希望她能去瀛台看望、陪伴光绪帝。




光绪三十一年(1908年)十一月,光绪帝和慈禧太后先后驾崩,李莲英忙前忙后张罗二圣的丧事,在为光绪帝、慈禧太后服丧百日后,这个忠心耿耿,为清朝后宫服务了长达53年的老太监决定正式退休了。宣统元年(1909年)二月初二李莲英带着万般不舍离开了他生活了53年的紫禁城。隆裕太后准其“原品休致”,就是带原薪每月60两白银退休。

离开宫廷后的李莲英深居简出,不再过问外事,平静的过着自己的退休生活。1911年李莲英安详去世,享年64岁。死前,他对自己的一生做了一次小小的:事上以敬、事下以宽。如是有年,未尝稍懈。

李莲英,相信大部分朋友都对其很熟悉,他是清末时期最有名的一个大太监,是当年大清女皇慈禧眼巴前的红人,在清末的历史中,很多的历史事件中都可以看到李莲英的身影,虽然在清史稿中对这位太监的记载是寥寥几笔,在乡间野史中,李大总管的传闻野记那是不绝于耳,咱们就先说其一二事以供各位茶余饭后消遣。

(此为李莲英真容照)

在闹八国联军的那当口,慈禧带着光绪帝跑路了,美其名曰“西狩”,这一路上也算是狼狈不堪,但因李莲英办事得力,倒是也周全,有一次路过保定府,当时走的狼狈,带的被褥不够用,他伺候完老佛爷路过光绪帝所住的房间,见其没有入睡,一问才得知没有铺盖,这时李莲英边哭边扇自己耳光,口中说道,都是奴才的错,奴才罪该万死呀,尔后回头把自己的棉被抱过来给光绪铺好,事后,光绪回京后和别人说的这事,他对李莲英大嘉赞赏,连连称道。从这事儿上就看到李莲英那是八面玲珑,能从一个小太监爬到大总管的位置上绝对不是偶然。

在慈禧归西后,李莲英负责把慈禧风风光光的入葬清东陵,尔后为慈禧在宫内守孝了100天,于1909年二月二选择离开了工作了五十多年的紫禁城,他隐退到事先买好的宅子里不在过问世事,但仅仅过了三年,也就是宣统三年,李莲英64岁之际,据他的家人说,他感染了痢疾,并且病情很快的不可控制,仅仅四天后,这位风光一时的大太监竟然不治而亡。而最让人不解的是,在某个疯狂时期,李莲英的墓被暴力挖开,人们在李莲英的棺材内竟然发现只有一个头颅,他的身子竟然不翼而飞,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至今还没有被破解。

3、慈禧为何临死还要毒杀光绪?

题主所问的问题过于绝对。虽然,国家清史纂修工程重大学术研究专项课题组、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等权威机构曾认定光绪死于砒霜!

但直到目前,还没有任何正经人敢说,光绪皇帝被毒杀就是慈禧干的,只不过慈禧的可能性最大而已。,袁世凯、李莲英等人嫌疑也不小。

(1)慈禧不除掉光绪,她永远是“非法政变”,所以不断意欲废帝,当废帝不成那么“害帝”就很容易被理解了

光绪大婚后,慈禧退居二线八九年,虽然在幕后指导但毕竟属于不合法性质。受到了许多大臣、民间的指摘。更何况其发动政变、囚禁光绪。

光绪死于砒霜,大含量砒霜会立刻要人命。光绪的死是在小批量长期食用的情况下做到的。没有慈禧的默认是根本做不到的。在皇宫屁股大点儿的地方,长期做某件事儿而不被发现,也太小看慈禧的权力地位了。

(2)废帝新立、八国联军、辛丑条约,就是慈禧本身“非法听政”后的内心急躁所致

慈禧意欲废掉光绪是1898年之后一直想做的事情,但直到1908年都没有成功。其原因就在于中外反对声音过大。起初,与中外权臣商量,遭到反对。之后,又不惜挑动义和团与世界列强为敌。如果不是心中的急迫、痛恨感到了一定程度,正常人肯定是不会这样做的。

在当时的清廷,儒家等级秩序观已经被吸收,即使是慈禧也是因其得利也受其制约(你已经不能“垂帘听政”除非皇帝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必须要换人)。所以,只有推翻光绪才能够重新建立合法性。

当她不得不为了自己的理念和利益而政变的时候,她就必须先除掉光绪。因为光绪是皇帝,是正正经经的独一无二的正当性的君。而她不过是咸丰的妾,同治在她才有合法性;同治不在她只是臣,她的合法性根本没有。

(3)为了“身后”的荣誉,假如光绪在的话,爱新觉罗家族将会怎样对待“死去”的慈禧?这也是她即使不是主使也是默认毒害光绪的思考点之一

光绪是慈禧的亲外甥,其本身就是很近的亲人,她对光绪即使在属于权力欲附属品,也必然是曾经倾注过心血。

所以,慈禧的亲戚、家族也不会因慈禧而受到清算,但她死后的名节怎么办?历史上对后妃们死后不断降格侮辱的事情还少吗?

,光绪最好不存在。

慈禧活着,她想掌控光绪。

慈溪死了,她还是想掌控光绪。

一个人,狠到这个地步也够可以的了。

开门见山,原因如下

1.1898年,戊戌变法的前期,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找新兵首领袁世凯,要求趁慈禧小站阅兵之机逮捕了她;袁世凯转身就向荣禄卖了谭嗣同,并连夜与荣禄一起进宫在慈禧面前添盐加醋,居心叵测的慈禧肯定以为“小站兵变”的主意出自光绪,慈禧明白这是鱼死网破的斗争!

2.从1885年的中法战争开始二人对外侵态度就处于对立状态,可见积怨己深;1894年,甲午中日海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一心想奋发图强的光绪贬降慈禧的顽固派元老,已经伤筋动骨,而1898年慈禧杀害了“戊戌六君子”,囚了光绪帝;矛盾已处于白热化。

3.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逃命前赐死了光绪心爱的珍妃,另已立大阿哥当皇储,有废掉光绪的打算(后来在外国列强干预下,暂缓)!可见二人已经形同水火了,你死我活了!

4.由于中外反对声日益高涨,实际掌权的慈禧不能直接干掉光绪,而自己垂垂老矣,行将入木!很明显殡天后有中外势力的扶持,光绪定能重掌朝政,自己被掘墓鞭尸的可能性极大,到时,自己会入土难安、死不瞑目!

5.慈禧实际掌权近半个世纪,朝庭重要位置都安插了自己家族的亲人与亲信,一旦光绪东山再起,这些喽啰一定会遭到清算,成为自己的殉葬品,所以,自私自利的慈禧杀光绪势在必行!

什么母子一场?名义上的而已,光绪又不是慈禧亲生的!

慈禧的儿子光绪,并不是她的亲生儿子,只是她妹妹家的孩子,被慈禧借来宫中做了她的傀儡皇帝。不过就算是这样,光绪和慈禧好歹也是亲戚,光绪既是咸丰帝的侄子又是慈禧太后的外甥,再加上二人相处的也有三十年多年,多少都还是有点感情的吧?

为什么他们之间没有半点母子情分,慈禧临死也要拉他来陪葬毒杀他呢?

我们看看慈禧这个人的偏激性格,她一直厌恶男权,歧视男性。怎奈反抗她执政当皇帝的人太多,所以找来个小皇帝当幌子,来掩饰她掌管国家的计谋。

其实光绪小的时候,她还是对其很好的,“时其寒暖,加减衣衿……爱怜惟恐不至”。毕竟这是亲外甥,而且慈禧膝下无子,也是将其当作儿子来看待。

,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光绪没有触碰到慈禧权利的前提下,都说“无情最是帝王家”,在权力之争面前这点亲情又算得了什么呢?

当光绪长大之后,他的理想抱负他的年轻气盛,开始和慈禧有了冲突,于是乎,光绪的苦日子就来了。所以光绪帝也是历史上最惨的一个皇帝,在位三十四年,几乎没有当过一天的正经皇帝。

自古帝王都是冷血的,眼里除了政权地位,是容不下其他任何东西来忤逆破坏的,甚至是骨肉至亲的亲情。慈禧利用她亲妹妹家的儿子做她的棋子,而且这个棋子还要是一个对她百依百顺,随她任意拿捏的人。光绪是一个有理想抱负的人,他不甘心屈服于慈禧的震慑之下,因为甲午战争,他大受刺激,发动了戊戌变法。

不过他的这个变法太激进,扬言三年之内一定要改变大清落后的状态。能做到这样的成效,肯定是不可能的。他一直处于幽禁状态,接触到的西方文化,西方信息远不及慈禧,再加上他错信了康有为,最终导致变法失败。


康有为,谭嗣同一派打算联合袁世凯发动维新革命,保卫光绪帝。发动政变的前一天,康有为的弟弟康广仁被慈禧抓捕入狱,严刑之下,康广仁供出来这个计划,此计破灭,光绪帝再也得不到慈禧的信任。

光绪在戊戌变法后被幽禁的监狱一般的生活。有时候,光绪的吃食都是残羹剩饭,甚至还有馊了的饭菜,住的地方窗户是透风的,睡得被褥也是破旧不堪,如同低下的穷苦老百姓一般。

最惨的是没有自由,只能听从慈禧的安排。即使后来解禁,但依然过的是傀儡生活,由于郁郁不得志,光绪身体愈发的不适。对于这样不公平的残忍待遇,光绪对慈禧一直怀恨在心。光绪不是一个善于伪装的人,多多少少的言语都能表现出来对慈禧的不满,慈禧对于这些事情一直心知肚明。

最终光绪于慈禧去世的前一天离世,前些年,有关部门对光绪遗体头发进行了化验,发现光绪乃是因砒霜中毒而死。而从前面的分析来看,光绪被慈禧毒杀的可能性最大,因为这些年来发生的那一系列的事件之后,所谓的亲情,在二人之间早已经不存在了,二人早已经积累了深厚的矛盾甚至仇恨。

“西太后自知病将不起,她不甘心死在光绪前面,所以下了毒手,这也是可能的。”——《我的前半生》溥仪!

4、光绪皇帝怎么被毒死的?

满清入关后,清朝延续了268年的历史,在两百多年间,有关清朝的历史,存在着很多的不解之谜。到了晚清后期,光绪帝的死因也成了一个谜团,由于他和慈禧的死只相差了一天,更加给世人留下一层迷雾。

1908年11月14日,38岁的光绪病逝在瀛台。次日,74岁的慈禧病逝在仪鸾殿。当时晚清政坛最重要的两个人物先后病逝,这种现象是巧合,还是有着不可告人的阴谋?

光绪帝,是清朝第十一位皇帝,他的一生可以说是相当无奈,活得相当的憋屈。1874年,同治皇帝染上天花病逝在宫中。他去世后,并没有留下子女,咸丰这一脉也随之绝嗣。

在同治皇帝病逝后两个小时,养心殿西暖阁就召开了事关清朝国运的会议。参与这次的会议的人员都是满清皇室的重要成员,起初有人提议为同治帝立嗣,就是挑一些溥字辈的孩子,过继给你同治帝。

当时选择过继的人选分别是溥侃、溥伦,却遭到惇亲王奕誴的反对,他说了四个字“纯属不可”。紧接着慈禧也开了口说“溥字辈无当立者。”

这时军机大臣和慈禧产生了分歧,于是慈禧趁此机会提出垂帘听政的想法。万般无奈之下众大臣也只好听从了慈禧的建议,于是慈禧挑中了光绪继承皇位。

光绪帝是醇亲王奕譞的次子,也是慈禧亲妹妹的儿子,所以光绪既是慈禧的亲侄子,也是她的亲外甥。当时年仅4岁的载湉被选定继承皇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光绪”。

这时的光绪丝毫不明白他日后将会面临怎样的磨难,应该说光绪是没有童年的。从小慈禧就对他非常严苛,宫中要求也是非常多,更为可怜的是光绪从小就失去了父爱和母爱。

伴随着光绪慢慢长大,他完全没有自由,所有的事情都被慈禧牢牢掌控。慈禧之所以选择光绪即位,也是为了把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上。由此光绪和慈禧之间展开了长达几十年的政治纷争,最终还是慈禧赢了。

光绪帝的一生,充满了悲情色彩,他在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就是开展了戊戌变法。这场变法在慈禧的镇压之下,最终惨遭失败。光绪也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囚禁生活,也压垮了光绪的身体。

慈禧和光绪之间长达几十年的斗争,两人相继先后病逝,不得不令世人充满了疑惑。当时光绪帝的死,也备受世人关注,有人猜测他是被人害死的。

尤其是近些年来,有人在光绪墓中发现了一些毛发,通过化验证实含有砒霜的成分,就更加确定光绪是被人害死的。,事实真是这样如此吗?目前关于光绪的死因,广泛流传的大致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光绪帝是被慈禧害死的,两人生前是水火不相容的政敌。更有传言说慈禧病重时,有人跑到她跟前告状,说光绪听闻慈禧快要病死而面露喜色。慈禧就产生了要让光绪死在自己前面,这是一种说法。

第二种观点光绪帝是被袁世凯害死的,这种观点在溥仪写的《我的前半生》中有所阐述,大致意思是袁世凯在戊戌变法中出卖了光绪帝,袁世凯生怕光绪日后找他算账,就先下手为强,把光绪害死了。

第三种观点光绪是被李莲英害死的。曾担任过慈禧御前女官的裕德龄在其英文版自述《瀛台泣血记》中提出,下手者应系李莲英。

虽然以上广泛流传的三种观点,都各自有各自的道理。我们可以先排除后两种观点,清朝皇帝的饮食,有着严格的制度,袁世凯和李莲英是很难对光绪下手,更何况当时袁世凯远在河南,并不在宫中。

除此之外,李莲英是个做事谨慎的人,他这么聪明的人,怎能不知道慈禧迟早是会离开人世的,到时候光绪还是清朝皇帝,得罪了光绪,以后也不会有好果子吃。

据说李莲英和光绪的关系还很不错,在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慈禧和光绪西逃之后,光绪的待遇非常差。当时又是很冷的天气,光绪房中没有被褥,李莲英愣是把自己的被褥给了光绪帝。

所以光绪帝被袁世凯和李莲英毒死的可能性非常的小,那么有可能是被慈禧害死的吗?我们从清宫第一档案中找到了光绪病逝半年前的脉案,从脉案中寻找一些信息。

脉案就是现在所说的病历,有关记载光绪帝的脉案,从中可以得知光绪从小的体质就很弱,他患有神经官能症,心悸、失眠、食欲不振等疾病。

当时名医屈桂庭在《诊治光绪帝秘记》记载光绪死前三天“在床上乱滚”,“向我大叫肚子痛得了不得”,且“面黑,舌焦黄”,“此系与前病绝少关系”。

光绪病逝前半年,御医就已经断定他的身体已经病入膏肓了。从现在光绪的脉案来看,他较大可能是自然病逝,并不像世人猜测的那般,被人所害死的。

光绪的一生,是没有自由的,长期生活在慈禧的淫威

之下,长期的郁闷,也是导致他身体不好的原因。从这一点看来,光绪的死在很大程度上,和慈禧是有莫大关系的。

1908年11月14日,名不其实的光绪皇帝,在被慈禧幽禁了整整10年后,无奈的离开了人世,死于瀛台涵元殿,年仅38岁。他在位34年,在清朝历代皇帝中,仅次于康熙和乾隆。

当时官方宣称光绪是病死的,但很多人疑惑,光绪正值壮年,为何就撒手人寰了呢?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光绪死后的第二天左右,74岁的慈禧太后也在跟着死去了。

于是有人根据慈禧跟光绪生前关系紧张,怀疑光绪之死必有隐情,被谋害致死的可能性很大,其中最大的嫌疑就是慈禧。在皇宫中担任过女官的德龄女士,还肯定光绪就是慈禧最宠爱的太监李莲英毒死的。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提到,说是袁世凯派人在送来的药中下了毒所致。更多的人还是怀疑到慈禧的头上,如果没有她授意,当时的袁世凯也不敢这样做。

据说有一次慈禧病重,有人乘机进了谗言,说皇上知道太后病重很是高兴,太后于是大怒,狠狠说道“我不能死到你前边!”

在清宫档案里,保存有光绪大量的“医案”(病历),里面详细记载了他的病历和诊治用药情况,包括他本人自述的病史、病状。从这些医案看来,光绪体质很弱,这是人所共知的。

他自小离开亲生父母,在宫中生活并不那么惬意。慈禧醉心权力,对小皇帝要求苛刻,小皇帝享受不到母爱,没有童年生活的乐趣,影响了身体的健康成长。所以,他自幼多病,常患有感冒和脾胃病,还有长期遗精的病史。

虽然成年以后他的体质不见好转,但由于他亲政之后,还未和慈禧发生大的冲突,精神比较放松。特别是有珍妃进入他的生活,给他增添了不少温馨和乐趣。大约有十年左右的时间,他的身体状况相对好些。

戊戌政变后,光绪和他亲爱的珍妃分别被因禁。他整日生活在忧惧郁闷之中,健康状况日益恶化,病情也突然加重起来。御医们想尽了办法,但已无回天之术了。

不过这并不能说光绪就是病死的,因为他得知慈禧快要死了的嫌疑,多年以来的郁闷的确消散很多,这时候的病也好转了很多,毕竟我斗不过你,还活不过你吗?

但没想到的是,慈禧竟然如此狠毒,在死之前也要将光绪给弄死,根据后人检验,光绪并不是病死的,而是死于砒霜,在皇宫里谁敢对皇帝动手,只有一个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

由于慈禧太后坚决反对改良维新、君主立宪之类的东西,她担心光绪在她死后又搞这一套。再加上光绪那么恨慈禧,在她死后肯定要将她无限抹黑,而慈禧又是个十分在意世人眼光的人,所以她宁愿扶持一个三岁孩童上台,也不愿意让光绪继续当皇帝。

5、光绪帝是怎么死的呢?

1908年的一天下午,大约是5点左右。内务府三席大臣增崇一家子正准备吃饭呢,宫里来人知会增崇,说万岁爷病重,让增崇即刻进里头预备差事。

中为增崇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