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身份之谜完整版(魏征什么下场)
魏征身份之谜完整版,全书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的故事,主要讲述了唐太宗与魏征之间的君臣关系。第二部分为唐太宗与魏征的政治斗争,主要是以魏征为代表的一批官僚集团与唐太宗之间的斗争。第三部分为唐太宗与魏征的生活趣事,主要讲述了唐太宗与魏征之间的一些日常生活细,也展现了唐太宗与魏征之间的君臣关系。这部电视剧在播出之后,受到了观众朋友们的一致好评,并且也成为了一部经典之作。
1、魏征是什么化身?
魏征是唐太宗时期最有脾气的谏臣,他性格耿直,刚正不阿,经常顶撞李世民,是一位名留青史的忠臣,又因为他早年当过道士,所以被后世神话为得道的神仙。
民间传说中,魏征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还有人说他是天上的人曹官转世。人曹是天庭在人世间的使者,他主管人间事务,负责上传下达,沟通上天与人间。
在小说《西游记》第九回中,泾河龙王为了处置袁守成,竟然违背天旨,故意错下雨点。如此违犯天条的行为导致玉帝大怒,下旨命唐朝宰相魏征来斩杀泾河龙王。为了保命,泾河龙王只好寻求真龙天子李世民的帮助,李世民也没法直接阻止,只好想办法拖住魏征,让他没时间下手。
于是,李世民在行刑当天特意把魏征招来陪自己下棋,俩人一边下棋,一边讨论国中政治问题。可是,当到了玉帝规定的行刑时间时,魏征竟然突然睡着了,其实也就是打个盹的功夫,灵魂出窍来到刑场监斩,在梦中就将泾河龙王给处斩了。一觉醒来,魏征将梦中斩杀泾河龙王的事儿告知了李世民,李世民大惊失色,深感人力不能违天意,一切都已经命中注定。
,有着仙职在身的魏征,连真龙天子(皇帝)都敢顶撞,斩一个小小的泾河龙王这个由小蛇化成的业龙,何足道哉?
魏征是刚正不阿,敢于直言的化身。
2、李长歌什么时候知道误会李世民?
第40集 魏徵给长歌讲了一个故事,长歌这才知道她的身世,也知晓当年的真相,是阿娘给李世民报的信,就是不明白李世民为何还要杀了她阿娘。魏徵表示有时候眼睛看到的,未必是全部的真相。长歌这才明白一直以来对她好的人只有李世民,一直以为的仇恨是她构建出来的,难免心疼阿娘,也明白当初阿娘让她起誓此生无怨恨的原因。
3、魏征骂李世民是哪部电视剧?
魏征骂李世民是《隋唐英雄传》电视剧。
《隋唐英雄传》是一部古装侠义电视剧。由胡明凯、谭友业执导,黄海冰,聂远,林子聪,寇占文联袂主演。该剧是根据民间传说及历史故事综合改编的,以南北朝时期北周杨林举兵歼灭北齐班师后,侄儿杨坚又灭周建隋,自称隋文帝,以秦叔宝为中心的瓦岗寨众义士匡扶正义,辅佐李世民为历史背景。全剧以唐朝护国公秦叔宝为核心人物,以秦叔宝从幼年目睹隋兵欺压百姓及少年时代的愤世嫉俗、行侠仗义的成长过程的故事。
魏征骂李世民是电视剧《长歌行》。
《长歌行》是由浙江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琰玉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企鹅影视、上海琰然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朱锐斌执导,迪丽热巴、吴磊领衔主演,摩登兄弟刘宇宁、赵露思、方逸伦等主演的古装传奇剧。该剧于2021年3月31日在腾讯视频、山东卫视播出。
该剧根据夏达的同名漫画《长歌行》改编,讲述了李建成之女李长歌在内廷生变后侥幸逃生,女扮男装隐瞒身份后在复仇中逐渐成长的故事。
4、小说《西游记》中,魏征是什么身份,为什么玉帝让他来斩泾河龙王?
谢谢邀请!
因为《西游记》中魏征是一个人神合一的一个人物。他是大唐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辅佐唐太宗李世民创立了“贞观之治”,被后人称为一代明相。又是文曲星下凡,是玉帝派到人间惩恶扬善,造福黎民百姓的使者。也许还有更大的官职,更大有权力,有权利和义务来斩泾河龙王。
魏征原来是太子李建成的部下,对李建成可谓忠心耿耿,尽心尽力。看到李世民实力太过强大,曾多次劝谏李建成设法剥夺李世民的军权,把他掉到别处去,免除后患。可惜李建成没有按照魏征的建议去做,发生了“玄武门事变”,李建成与李元吉被李世民所杀。
“玄武门事变”之后,按道理来说,魏征作为太子李建成的死党,应该是李世民清除的对象,可李世民不但没有杀魏征,还对魏征委以重任。
也许是李世民的宽宏大量打动了魏征,魏征对大唐王朝同样忠心耿耿,尽心尽力,直言敢言,被李世民誉为镜子,对大唐王朝的兴盛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也是魏征作为一个臣子和玉帝派到人间造福黎民的使者的所应该尽到的职责和义务。
,魏征还有一个职责就是惩恶扬善。
泾河龙王与长安城算卦先生袁守城打赌,为了赢得赌局,擅自更改玉帝的旨意,不但更改了下雨的时辰,而且克扣了下雨的点数,违反了天条。
当泾河龙王知道自己违反了天条,性命不保时,跪求算卦先生袁守城救自己一命。袁守城看着龙王可怜,就给龙王指了一条生路,让龙王去求唐太宗李世民,让李世民设法阻止人曹魏征对龙王行刑。
可惜李世民还是晚了一步,魏征已经奉玉帝令旨在梦中斩了龙王。龙王是自作孽不可活。
所以说,魏征斩龙王是职责所在,因为他不但在人间有官职,在上天也有官职,他是人神合一的综合体。
是人,也是神,是唐后历代百姓心目中的人神一体的伟人。因为他一生为民众除害兴利造福,所以他能上天斩龙,入地平寃,让唐宗惧之良臣。这是民心民意之愿,亦是民世民生所需。千秋金鉴,帝王人镜,中华史册,真善美魂!
魏征本是天上神,只因渡世到人间。奈何泾王热是非,不顾太宗把龙斩。
5、一代名相魏征,为什么下场那么惨?
伴君如伴虎,君臣之间的关系,向来都是十分微妙的,要是稍微不注意,就可能小命不保,就算是李世民与魏征这种千年以来被人赞美的关系,实际上在皇权面前,一样是显得微不足道的。
魏征一生,也算为大唐的建设鞠躬尽瘁,功劳巨大,可是在他去世后,却因为一些事情被李世民把墓碑给推倒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一代名相,为何会落得这般下场呢?
魏征生平
魏征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就等着有人能够赏识自己,就像诸葛亮当年等待着刘备去三顾茅庐一样,终于魏征也等来了自己的第一个伯乐,那就是元宝藏,这个人原本是隋朝的武阳郡丞,听闻魏征学富五车,所以想要请魏征出山帮助自己出谋划策。
此时的魏征,其实也算不上多么厉害的一个人,就是帮助元宝藏写一些书信之类的东西,完全没有力挽狂澜的政治手腕,魏征无法避免自己的第一个上司元宝藏就这样草草投降了李密。
自己的老大都投降了,作为一个文人而言,魏征没有办法改变既成的现实,只能选择接受,成为李密麾下的一个文学参军,有点参谋的意思。结果李密最终也没有干成大事业,而是投降了李渊,魏征又被李渊所用。
不得不说唐朝时候人们的思想还是比较开明的,对于魏征这种四处投靠别人的人,没有任何人会担心魏征有异心,只是看中魏征的才华与能力,就对魏征重用起来,这也不得不佩服魏征的心理素质以及各方面的能力,能够辗转多个上司依旧内心波澜不惊。
,李渊还不是魏征的一个上司,因为后来魏征被窦建德所俘,又成了窦建德的人,等到李世民把窦建德打败之后,魏征回到大唐,被李渊任命为太子李建成的洗马,后来玄武门之变结束,魏征又跟随了李世民,可以说这样的一个人,要说魏征忠心耿耿,我是不太相信的,只能说魏征能力出众,才华横溢,得到人们赏识与重用。
魏征为李世民做出的贡献
魏征成为李世民的下属后,李世民任命魏征为尚书左丞,也就是相当于唐朝时期的丞相之位,唐朝时期的丞相不止一个,而是很多个组成,比如中书令以及侍中等,都属于丞相之位,这些人共同辅佐皇帝完成江山建设的大业。
要说魏征得到李世民的赏识,最重要的就是魏征敢于说真话,这对于一个皇帝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对于想要成就一番大事业的皇帝而言,就更加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优点,对于那些不想成就事业的皇帝而言,直言纳谏也许就是送死。
魏征喜欢直言纳谏,李世民想要听真话,两人成为了比较不错的搭档,魏征说真话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在李建成被李世民杀掉之后,李世民得到魏征,魏征说当初早就叫李建成先下手为强,可是李建成就是不听自己的建议,所以才沦落到今天这样的结局。
这样的话,要是跟一般皇帝说的话,想必魏征很快就没命了,李世民没有在意魏征这些话,反而觉得魏征的直言是自己最需要的,所以李世民才会不断重用魏征,后来魏征更是把直言纳谏发挥到了极致,李世民有时候都害怕魏征与诸遂良两人,想要躲得远远的。
魏征是一个有原则的人,当李世民嫁公主,想要多给一些嫁妆的时候,魏征就直言说那样违反了规矩;魏征是一个对李世民有所克制的人,以保证李世民的清醒,当李世民得到高句丽送来的两只鸟,李世民喜出望外,每天都要去逗一下鸟,后来高句丽继续给李世民送来两个美女,李世民喜出望外想要收下,结果魏征却强烈斥责李世民,说他拥有两只鸟都要时常把玩,要是有了两个美女,那还不得不上朝了,不能玩物丧志,李世民一听很有意思,没有收下两个美女。
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很多,就是魏征对李世民的约束,让李世民看到了一个自己,这个人就是表现出作为皇帝贪婪与享受的一面,李世民通过魏征,不断克制自己,所以在很多决定上,都会更加深谋远虑,这样就可以减少自己犯错的概率。
魏征之于李世民,就是充当一面镜子,正如李世民自己所言,要是没有魏征,也许李世民就会听不到真话,从而犯下一些不该犯的错误,所以魏征的作用,自然是不言而喻的,李世民不断重用和信任魏征,也是情有可原。可是这样一个重要的人,为何会被李世民推倒墓碑呢?
为何魏征会被李世民推倒墓碑
贞观十七年,魏征因病去世,当时李世民为了表示对魏征的惋惜,罢朝五天,这样的待遇,在历史上是很少有的,李世民成天以泪洗面,担心魏征去世之后,自己再也听不到真话了。
事实上确实如此,魏征后来的下场,与魏征去世有很大的关系,魏征在世的时候,要是李世民有那样的一些错误举动,魏征就会直言纳谏,希望李世民改正,魏征去世之后,李世民也就听不到真话,作为帝王的那种贪婪和各种毛病就会逐渐显现出来,这就是李世民晚年一些昏庸表现的本质原因。
当魏征去世后,发生了两件比较独特的事情,第一件就是魏征给李世民推荐的李承乾老师杜正伦,对李承乾的教育始终不能让李世民满意,并且李承乾还造反,想要逼宫李世民,这让李世民很不愉快,觉得当初魏征给自己推荐的人不行。
第二件事就是李承乾造反的时候,支持李承乾的正是魏征当初推荐的侯君集,这个家伙联合李承乾一起造反,李世民把两件事情结合在一起,就有点想不通了,当初魏征推荐这两个人的时候,是不是有什么私心呢?
此时李世民已经有了怀疑,结果一件事又接踵而来,那就是魏征在临死前,把自己写给李世民的直言纳谏的奏折交给了诸遂良,这让李世民十分火大,这可是两人之间的秘密,怎么能随便交给史官,要是这些内容传出去,对李世民自己的影响多大。
李世民觉得魏征肯定不是一心一意为自己着想的,魏征当年的所有行动,很可能就是作秀,再加上魏征给李世民推荐的两人都与李承乾造反有关,李世民越想越觉得不对,就命人去把魏征的墓碑推倒,还把碑文全部抹掉。
这件事也许就是李世民一时冲动,当后来李世民亲征高句丽而没有成功之后,李世民才突然又怀念起魏征,心想要是魏征在,肯定会阻止自己,就可以减少很多损失,于是李世民又命人把魏征坟墓弄好。
魏征和李世民,就是一个人的两面,魏征代表了李世民看不见的那一面,通过魏征,李世民看到了自己内心不为人知的一些贪婪和欲望,从而努力改变自己,魏征去世后,李世民失去了镜子,也就失去了束缚,从而才会做出那么多荒唐的事情,在自己原本明智的一生当中,增加了些许污点!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贞观之治就是唐太宗创下的政绩。
唐朝时候,到处是莺歌燕舞的繁荣景象,老百姓安居乐业,社会风气非常的好。好到什么程度呢?
你在大路上丢东西都没有人捡,外出了不用关门,生意人累了倒在路边呼呼大睡,不担心人身和财产安全。那时候不但小偷,连强盗都改邪归正了。唐太宗的时候,国泰民安,万国来朝,唐朝是当时世界的经济文化中心。
取得这么骄人的政绩,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功劳,但也和一个人密切相关,他就是李世民的得力助手魏征。
魏征原来不是李世民身边的人,而是李世民政敌李建成跟前的智囊。
捡来的智囊。
魏征博古通今,才华出众,对当时的局势看得非常透彻,他对太子李建成说,虽然你是太子,但你弟弟李世民处处都比你厉害,你应该早做决断,要不然迟早要吃你这个弟弟的亏。但李建成不以为然,优柔寡断,结果被李世民跑到了前头。李世民先下手为强,玄武门政变发生,李建成命丧黄泉,魏征也做了阶下囚。
玄武门政变后,李世民马上控制了朝中局势。李世民早听说哥哥李建成身边有个魏征,足智多谋,还建议哥哥把自己给做了。于是就专门把魏征带到跟前,奚落他说,你小子行啊,竟然挑拨我们兄弟的关系,事到如今你还有什么高论,说来听听。
魏征不但没有垂头丧气,反而梗着脖子不服地说,要是太子听了我的话,今天站在这里的就是他了。
唐太宗李世民有点好奇,心说你小子都到这地步了还嘴硬,我倒是要看看你有多大能耐。就这样,魏征不但没有杀,反而被唐太宗留在身边。
唐太宗本来是因为好奇,想把魏征留下来羞辱他,想看到这个失败的谋士如何在自己跟前如何战战兢兢的丧家犬的样子。谁知道魏征不仅嘴硬,而且有真才实学,勇气过人。不但没有一点自卑和惶恐,反而挺直腰杆,对唐太宗品头论足,直言不讳。
可唐太宗一点都不生气,反而如获至宝。为什么呢?
因为这魏征每次都能说到点子上,及时指出自己言行或者决策中的失误,说的头头是道,让自己少走许多弯路。而满朝文武没有一个能做到这一点。要么他们的没有敏锐的洞察力,要么他们没有勇气敢当面指出。
就这样魏征不但没有被唐太宗处置,反而得到重用,被提拔为尚书左丞,当了唐太宗的纪检委书记。魏征成了唐太宗的高级智囊和超级纠错机,为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立下了不朽功勋。
魏征给李世民打工,兢兢业业,一干就是17年,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主仆情深。唐太宗对身边这个智囊非常器重,一向宠爱有加。不止一次对外国使节夸赞魏征,说大唐搞得这么好,而是因为朕身边有魏征的缘故。
魏征病重的时候的时候,唐太宗隔三差五到魏征跟前看望,每次去都带来好多礼物,还下令宫中最好的御医用最好的药让魏征早日康复,有时候在魏征家中一待就是半天。还把自己心爱的公主许配给魏征的儿子 ,从精神上给魏征支持。
魏征去世后,唐太宗非常惋惜,也十分怀念,经常到凌烟阁的功臣纪念馆去悼念魏征。还写下了那段“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的千古名言。
物是人非。
魏征去世后,唐太宗对魏征的态度就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从爱惜、怀念、到憎恶、仇恨。答应公主嫁给魏征儿子的事再也不提;而且派人推到了魏征的墓碑。这时候,魏征尸骨未寒。
是什么让唐太宗这个英明的皇帝做出如此反常的举动呢?
三事惹得君王怒。
让唐太宗改变对魏征态度发生重大转变的有三件事。向皇上推荐自己的河北老乡杜正伦。两个人一个是河北巨鹿的,一个是河北魏县的,两人私交很好。杜正伦也是唐朝宰相,两个人官级相当,也轮不到魏征推荐。只是当年魏征曾推荐杜正伦当太子的老师,杜正伦怎么努力,太子李承乾都不把他放在眼里,还是走上了谋反的道路。
杜正伦虽然没有和太子同流合污,但对太子的教育是失败的。唐太宗怨恨魏征推荐人不当。交友不慎。
侯君集是唐朝军中大佬,手握重兵。魏征跟侯君集关系不错,两人常在一起走动。但侯君集带兵参与太子谋反,兵败被杀。唐太宗把魏征给太子推荐老师和跟魏征和侯君集私交很好这两件事联系到一起,让他对自己这个信赖的大臣产生了怀疑。
《旧唐书》中说“太宗始疑征阿党”。对于皇帝来说,手下人结为朋党是最忌讳的事情,哪怕是一点兆头也要及时掐灭。但这两件事对唐太宗来说是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也不至于让唐太宗发那么大的火;这第三件事才是让唐太宗恼恨魏征,失去理智的真正原因。
第三件事就是泄露国家机密。魏征死后没多久,唐太宗李世民到史官那里视察工作,无意中听史官说魏征曾经把上奏的密疏拿给史官看过,李世民听了勃然大怒。心说,好你个乡巴佬,我们君臣的决策过程那可是国家最高机密,只有被我批准才能有选择地送到史官那里。你竟然为了自己显摆,把机密文件都泄露了。原来怎么多年你不是为了大唐江山,而是为你自己青史留名,让我给你当陪衬。你把我这皇上当猴耍呀。
于是李世民一怒之下,“手诏停婚”,还派人推倒了魏征的墓碑,并且特别关照把墓碑上的碑文也磨掉。
平反昭雪。
李世民一气之下推倒魏征的墓碑,心里也有几分后悔。魏征死后第二年,公元645年,李世民征讨高句丽失败,劳师动众、劳民伤财,这才想起魏征的好处。心想如果魏征在,一定会出面阻止我的,我就不会犯这么大的错误了。
回京之后,随即下令给魏征“平反昭雪”,重新给魏征立碑,还举行了隆重的立碑仪式。
6、李世民是哪位星君转世啊?
根据副标题,说明题主是以《西游记》的角度来提出疑问的,以《西游记》的设定来说,李世民不是任何星君转世,之所以他地位崇高,是因为他天子的身份。
而在古白话小说《说唐全传》中李世民倒是颇有来头,乃是玉帝亲选的天命真主,上界紫微星临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