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鸡给猴看(杀鸡给猴看体现了法的什么作用)
杀鸡给猴看的意思。这样的行为不仅让人觉得不尊重人,而且还有点过分了。毕竟是自己的粉丝,就算是不喜欢也不能这样对待吧。而且还是在公众场合合,真的是让人觉得很没有素质。不过也有网友表示,可能是因为他的身份比较特殊,所以才会这样做。这样的解释显然是不能让人信服的的,毕竟在大庭广众之下,公然在人家的车上抽烟,实在是有失风度。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下你的看法。
记者 时培磊
因“天价”续订费用,知网被推上风口浪尖。根据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的一则通告,2021年,知网订购费用高达千万元,让中科院“不堪重负”。知网高利润、过度商业化的问题引发关注。在高收益的背后,文献创作者的权益却得不到保障,很多作者称不仅未收到任何稿费,下载自己的论文还要付费。
2021年4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苏少之通过司法途径来维护自身的权益,并打赢了官司。但据他本人反映,维权过程非常复杂,虽然赢了官司但文献被知网下架。在苏少之看来,“这是杀鸡给猴看的,你起诉,我就给你下架,文章的传播就要受到影响,那谁还敢起诉。”
记者了解到,不少创作者都遇到了苏少之这样的情况,但出面“硬刚”维权的少之又少,尤其是对于一些在职的高校老师,因维权成本高、其他顾虑比较多,往往选择隐忍。
40多篇论文没给过任何稿费
苏少之说自己不是一个维权意识特别强的人,他之所以卷入与中国知网的官司,完全是受同校退休教授赵德馨的感召。
2021年,89岁的退休教授赵德馨将中国知网上诉法院,最终累计获赔70余万元,此事引发强烈关注。据了解,赵德馨起诉知网是因为他的160多篇文章,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中国知网收录。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下载自己的论文却显示要交费,才知道读者需要付费下载。中国知网收了下载费用,但赵德馨称自己却从未收到过中国知网的任何稿费。
苏少之和赵德馨曾共同合作创作过多篇文章,因为这个原因,他也被卷了进来。在这之前,苏少之同样从学校端口下载文献,不涉及费用的问题,一直认为中国知网是个公益性质的网站。通过赵德馨的诉讼,他才了解到,其他阅读者被收如此高的费用。
据了解,2021年12月22日以前,中国知网上的硕士学位论文下载费用是15元/本,博士学位论文下载费用是25元/本。此后,中国知网公布的计费标准显示,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下载费用分别为7.5元/本、9.5元/本。常规数字出版物0.5元/页。
“如果经过我允许,让读者免费阅读,我愿意奉献文章。”据苏少之介绍,在并未征得他意见的情况下,他的40多篇文章被收录在数据库,其中作为第一作者的有30篇左右,知网拿这些文章赚了钱,但一分钱也没给作者,“这不合理。”
2021年4月,苏少之委托律师,分批次将中国知网主办单位《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告上法庭。
官司赢了但文献被下架
根据北京互联网法院(2021)京0491民初15653号民事判决书,苏少之的一篇论文《50—70年代中国沿海地区与内地经济布局的演变》被上传至中国知网,被告并未取得他的授权,他也未收到任何授权费用。
中国知网主办单位辩称,其为期刊出版单位,有权对已经在其他期刊刊登的文章进行转载,属于法定许可,不构成侵权;,苏少之投稿即已授权出版发行方使用,中国知网也经过这篇文章的出版发行方授权使用。
法院则认为,知网仅取得了期刊协议授权,并未取得作者苏少之的授权,对作者投稿即视为同意知网进行信息网络传播的主张不予采信。被告赔偿原告苏少之经济损失1800元、合理开支330元,共计2130元。
“杂志在征稿启事里有这么一句(授权的)话,我们也没在意,刊物用稿的时候,没有让我们签字。法院认为这个通知没有法律效力。”据苏少之介绍,他委托律师,对自己是第一作者的文章进行了分批诉讼,结果均为胜诉。
“我不是为了钱打官司,就是希望知网能完善流程,让使用者、作者都满意,它自己也能获得一定利润,也起到知识传播的作用,又维护了知识产权。”苏少之说,不可否认中国知网有它的积极作用,传播了知识,扩大了作者影响,但它的运作太暴利,不尊重作者知识产权,“这个是我坚决反对的。”
苏少之虽然赢了官司,但中国知网也下架了他和赵德馨的所有文献。“很多人就问我,怎么搜不到我们的文献了。”苏少之称,“你既然赔付了我的知识费用就可以使用了,但它还是给下架了。这是杀鸡给猴看,你起诉我就给你下架,你文章的传播就受影响,别人谁还敢起诉。”
苏少之说,作为个人维权非常困难。“一些杂志社不愿意跟知网把关系搞僵,(如果打官司)作者发文章各方面可能都受影响。我退休了已经不评职称,也不考核了,对我来说这些都无所谓了。”
不少作者因成本高放弃维权
记者走访了解到,其他很多创作者也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文章被收录,并且没有收到任何稿费。济南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刘钟华就遇到过下自己论文被收费的情况。他告诉记者,自己有七八篇文章被悄悄收录进了中国知网,他后来查询才发现,并且下载自己论文每篇需要被收费1.5元至3.5元不等。“我的文章多的下载量有五六百次,少的也有一两百次,算下来,这些也卖了不少钱。”
记者了解到,赵德馨起诉中国知网事件后,中国知网曾说明,自2019年起,中国知网已开通作者服务平台,所有作者一经实名注册,即可无限期免费使用自己的作品,管理自己的学术成果,并随时跟踪其研究成果产生的学术影响。不过,刘钟华称,他和身边很多老师都不知道这个平台。
针对稿费一事,21日,记者咨询中国知网客服了解到,目前中国知网仅有硕士博士论文的相关稿费。在知网公布的稿酬标准中,被知网录用出版的硕博士学位论文,作者可联系知网领取稿酬,学位年度2008年以后的博士论文著作权人,可一次性获得面值400元人民币的“CNKI网络数据库通用检索阅读卡”和100元人民币现金稿酬,硕士论文著作权人对应的是300元的阅读卡和60元现金。
但其他论文,中国知网并直接提供给作者。“我们这边有支付给杂志社,由杂志社支付作者。”客服称,相关稿费标准并不清楚,需要咨询杂志社。
刘钟华称,尽管他和身边很多老师都遇到过这些问题,但很少有老师去起诉中国知网。“如果被使用的篇数不多,觉得就没必要了,诉讼要消耗人力、物力、时间、精力,维权成本很高,大家都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对于普通作者,个人影响力不如知名教授大,很难引起社会关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顾虑也很多,很多作者要靠知网来扩大影响。”刘钟华称,论文是学术研究成果的形式之一,无论水平高低,至少有一部分是属于全社会的共同财富。知网既然是收集学术论文的主要平台,自然也承载了这一部分社会功能,服务社会发展。“它不应该是盈利性机构。”但刘钟华也认为,仅仅依靠个别作者改变现状非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