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征明书法(文征明书法兰亭序)

未解之谜 2023-03-16 07:15www.188915.com世界未解之谜

文征明书法的代表作,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此帖笔法圆润,结体方正,字形端庄秀丽,风格清新自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幅作品的创作年代大约在公元1067年左右,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王羲之《兰亭序帖”,是中国书法史上最著名的帖子之一,也是“天下第一行书”。““无与伦比”。这幅作品的笔法圆润流畅,结构严谨,字体清秀典雅,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一文征明书法

文征明又称为文徵明,文徵明书法温润秀劲,稳重老成,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他的书风较少具有火气,在尽兴的书写中,往往流露出温文的儒雅之气。也许仕途坎坷的遭际消磨了他的英年锐气,。
文徵明的行书大致可分两大类风格一是以王羲之《圣教序》笔意为主所写的行书小品;一是以黄山谷笔意书写的大行楷。他在形成这两大类风格之前,同样经历过博采阶段,他不仅搜遍尽可能见到的王羲之法帖。
还深入临习过颜真卿《争座位》、《祭侄文稿》、《刘中使帖》、《瀛州帖》、苏东坡《前赤壁赋》(并为此以苏体补书所缺三十六字)、黄山谷《经伏波神祠诗》、《竹枝词》以及米芾、赵孟頫等行书大家的墨迹。有时他也能像祝允明那样,以苏、黄、米等人的笔意书写自己的诗文。
他并未停留在这个阶段,而是入后知出,对古法进行了扬弃,求得适合己性的自家笔法。
文徵明的草书除学二王以及智永小草之外,也学怀素、黄山谷的狂草。最常见的还是前一类小草,且时常融入他的小行书中,狂草作品很少,仅见他分别作于43岁、50岁、51岁的三件作品。
文徵明的绘画兼善山水、兰竹、人物、花卉诸科,尤精山水。早年师事沈周,后致力于赵孟頫、王蒙、吴镇三家,自成一格。画风呈粗、细两种面貌。粗笔源自沈周、吴镇,兼取赵孟頫古木竹石法,笔墨苍劲淋漓,又带干笔皴擦和书法飞白,于粗简中见层次和韵味。
细笔取法赵孟頫、王蒙,布景繁密,较少空间纵深,造型规整,时见棱角和变形,用笔细密,稍带生涩,于精熟中见稚拙。设色多青绿重彩,间施浅绛,于鲜丽中见清雅。这路细笔山水属本色画,具装饰性、抒情味、稚拙感、利家气诸特征,也奠定了“吴派”的基本特色。

二文征明书法兰亭序

谢谢邀请我回答这么有趣的问题。

先比较一下他俩的人物背景和艺术贡献:

书圣王羲之是书法的高峰、是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影响可不止于中国,包括日本和朝鲜书法史都有极重要地位的书法宗师。王羲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王即兴所作《兰亭集序》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诗书合璧,令历代文人敬仰。

文征明是明代大才子,书法之外还是吳门画派的领军人物,可谓罕见的书画全才。文征明的书法也是堪称金篆隶草行楷六体全能型人物。文征明的行书大致可分两大类风格一是以王羲之笔意为主所写的行书小品;一是以黄山谷笔意书写的大行楷。现存的资料可以查到文征明至少四度书写《兰亭序》,由此可见文征明也算是兰粉。

结论:就书法艺术的技巧而言,王羲之算得上书法审美标准的制定者,换言之除非书法标准重订,否则永远不会有人超越王羲之了,过去没有,将来也不会有。

我觉得讨论文征明版兰亭序的意义在于

第一,王羲之兰亭序,确实够魅力够大够持久,他的艺术高度不需要质疑。

第二,像文征明这样的大师一生都在不断向古贤求法,有力的批驳了‘学书不需要临帖’的谬论!

(后附:文征明从青年到老年四个阶段临兰亭的四种版本节选)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