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早的文字_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有哪些

未解之谜 2023-03-16 07:15www.188915.com世界未解之谜

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出现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距今已有5000年的历史。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汉字的国家,也是唯一一个使用汉字创造文字的国家。在古代,人们为了方便交流,会用简单的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比如“日”、“月”、“火”等等。随着时代的发展,汉字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样子,,我们在使用汉字的时候,也要注意一些细节,否则很容易闹出笑话。


一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2)甲骨文的一些会意字,只要求偏旁会合起来含义明确,而不要求固定。 甲骨文中的异体字非常多,有的一个字可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写法。 (3)甲骨文的形体,往往是以所表示实物的繁简决定大小,有的一个字可以占上几个字的位置,也可有长、有短。 (4)因为字是用刀刻在较硬的兽骨上,所以笔画较细,方笔居多。

二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出现在哪个国家?

中国历史上有悠久的识字教育与“书同文”的传统,先秦两汉的小学字书正是这一传统的产物。小学本为初等教育之称,因其以识字与“六书”为主要教学内容,故汉人亦称文字学为小学。历史上最早的字书当为西周中晚期的《史籀篇》,相传为周宣王时太史所作,以大篆书写,为四言韵语,共十五篇。黄德宽、陈秉新先生指出,周秦时期至少有两次汉字整理活动,第一次发生在西周中晚期到春秋之际,第二次发生在秦始皇时。《史籀篇》是第一次“书同文”的产物,而在第二次大规模的“书同文”运动中,更出现了对秦汉小学影响深远的《苍颉篇》。

《汉书·艺文志》详细梳理了秦汉字书的历史沿革。李斯以小篆统一文字,作《苍颉篇》七章,赵高作《爰历篇》六章,太史令胡母敬(《说文叙》作毋)作《博学篇》七章,皆以小篆书写,作为秦朝统一文字的样本。到了汉初,“闾里书师”将《苍颉》《爰历》《博学》三篇合并,作为当时的识字读本,统称《苍颉篇》。秦代的《苍颉篇》以小篆书写,新成的三合一版本亦当为小篆,这是《说文》小篆字形的基础

秦汉字书的规模不断扩展,从《苍颉篇》到《说文解字》拓展了将近三倍,反映出先秦两汉不断分化造字的汉字史规律。其纂集方式也由韵文短句的识字读本,发展为统摄汉字形音义体系的“小学”专著。这一历史性的跨越,与秦汉文字规范的核心理念密不可分,更受到秦汉经学的深刻影响,由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精神。

秦汉字书是“书同文”政策的产物,其核心理念在于规范与秩序。“规范”体现为汉字的形义统一,这与先秦以来的正名思想密切相关。以《苍颉篇》为例,其篆文虽已不存,但泰山、琅琊等地的秦刻石中仍有秦篆遗存。战国时期文字异形,汉字的理据与字用颇为混乱,秦篆则是形义高度统一的文字体系。整体而言,秦篆固定了偏旁的写法,确定了偏旁的位置,废除了异体异构,统一了书写笔画,实现了构形系统的完善和个体字符的优化。《苍颉篇》是秦汉小学的开端之作,它保存的小篆字系的构形规律及其选取字形的标准,对两汉小学、特别是对《说文》具有根本影响。“秩序”体现为对汉字体系的整理,早期字书的编纂中蕴含着部首的滥觞,展现出对汉字系统的朴素认识。在《苍颉篇》中,已将意义相近、相关的汉字编排到一处,如北大简《苍颉篇》将从“木”的“松柏橎棫,桐梓杜杨,鬱棣桃李,棗杏榆桑”集中排列,其中虽掺杂了“鬱”“棗”等字,仍能体现部首归字法的滥觞。到了史游的《急就篇》,汉字的分类观念更为成熟。他明确提出“分别部居不杂厕”,意味着自觉的类聚意识,开《说文叙》“分别部居,不相杂厕”之先河。《急就篇》以物类划分汉字,由于汉字形义统一,同类之物多同部首,出现了将同部字归属于部首之下的编排方式。如“稟食县官带金银”一句,在“金”字之后列“银、铁、锥、釜、锻、铸”等33字。在整齐的物类划分中,以部首类聚汉字的新模式已经跃然欲出了。正如张舜徽先生所言,“是编不可没之功,尤在分别部居,实开许慎《说文解字》分部系字之先”。可以说,在规范与秩序的理念下,秦汉字书不仅具有识字教育的功能,更开启了自身的学理化之路,奠定了传统“小学”注重形义统一、追求系统条理的学术特点。

秦汉小学更与两汉经学息息相关。一般认为小学源自古文经学,事实上,二者的关系更为复杂,经历了“同源—独立—合流”的过程。小学与古文经学皆源自先秦儒家,其中的关键人物是荀子。小学是“书同文”的产物,李斯为荀卿弟子,其文字规范思想颇受荀子思想之影响。与此,荀子又是古文经学的先师,《毛诗》《左传》皆为其所传。尽管二者可以追溯到同一源头,但早期小学实有其脉络渊源。无论是司马相如、史游、李长、爰礼、扬雄,其人皆不在经学传承之中。西汉小学家多能作赋,相如、扬雄都是辞赋大家——想要“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必须先要掌握大量汉字。西汉经学家则鲜有作赋之事,这恐怕不是经生不屑于文章雕虫,而是因为其识字有限、难于铺陈。《汉书·礼乐志》记载,汉武帝曾令李延年为协律都尉,让司马相如等数十人创作诗赋。《史记·乐书》曰“至今上即位,作十九章,令侍中李延年次序其声,拜为协律都尉。通一经之士不能独知其辞,皆集会五经家,相与共讲习读之,乃能通知其意,多尔雅之文。”《史记》中的“十九章”即《汉书》之“诗赋”,相如作赋,用辞博洽,需要汇集五经博士才能通读,足见小学家与经师的学风差异。西汉中期以降,小学逐渐与古文经学合流,这与后者“通经博览”的学术特点密不可分。汉宣帝时,张敞以古文家受《苍颉》之学,当为古文经学吸收小学之始。汉平帝时,刘歆借助王莽的政治势力推行古文经学,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经学运动,其中即包括“征天下通小学者以百数,各令记字于庭中”的盛况,亦体现出二者的合流趋势。到了东汉,小学与古文经学的融合日趋紧密,东汉古文家如桑钦、杜林、卫宏、徐巡、贾逵等人多兼通小学,其字说也多为《说文》所征引。东汉古文家对“六书”展开了深入探讨,现存班固、郑众、许慎三家的“六书”之说,皆为古文经学。与此,东汉古文家多善作赋,张衡、班固、马融皆有传世之作,与西汉经师罕能作赋的现象形成了鲜明对比。凡此种种,正如卢植上书所言,“古文科斗,近于为实,而厌抑流俗,降在小学”,二者已融合无间。正因如此,小学不是单纯的识字之学,而是贯通了汉字与汉语、汉字与经典解释,成为了经学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而言之,秦汉字书有其自身的发展脉络,更是秦汉思想学术大背景中的产物。《说文叙》说“盖文字者,经义之本,王政之始。”作为秦汉字书的高峰,《说文》代表了秦汉字书的文化精神。一方面,“书同文”是大一统王朝的文化基础,在字书中也蕴含着秦汉古人建立体系、囊括万物的雄大气魄。一方面,汉字具有因形求义的功能,其所携带的语言、文化信息是阐释经义的重要参照,字书指向了浩瀚的经典世界。在“王政”与“经义”的整体视域中理解秦汉字书,我们看到,它基于识字读本而又超越了识字读本,最终形成了以《说文》为代表的人文经典,成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构成。

《光明日报》( 2022年08月27日11版)


三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有哪些

文字是沟通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而且文字成为了文化的主要载体,国家文化也是相互依存的。文字使人类进入有历史记录的文明社会,可以完整的传承前人的智慧和精神财富,完善教育体系,发展科学技术。那么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是什么呢?下面排行榜123带来世界上最古老的四种文字。
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字,汉字是唯一延续至今的文字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之一,这里也出现了最古老的四大文字系统之一的埃及象形文字。埃及文字是最古老的文字,由法老王那默尔的铠甲关节板上的最早期象形刻记起(公元前3,100年),到现在用在教堂内的古埃及文字。
1798年,拿破仑将军远征埃及,这场对尼罗河谷的出征可谓损兵折将,,却使世人得以重见歌珊地湮没2000年的珍宝。法国远征军先在开罗的一处神庙附近发现了后来被称作“埃及艳后之针”的方尖碑。随后在1799年,法国远征军官布夏尔在埃及罗塞塔地区附近,发现一块非同寻常的黑色玄武石碑,碑体为磨光玄武岩,上面刻着叁段文字,分别由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埃及通俗体文字、希腊文组成。
由于埃及象形文字是神圣的,那个时代的作家们把它想象成寓言式的,甚至是魔术式的,秘传的,神秘的知识。这种自尊心导致的不是好奇心,而是无视。虽然这种文字系统尽管复杂但却合理。埃及象形文字之所以衰落的塬因即有外部塬因也有内部塬因。
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字,汉字是唯一延续至今的文字
这是源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古老文字,这种文字是由约公元前3200年左右苏美尔人所发明,发源于人类最早的文明之地——美索不达米亚平塬。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在西亚地区使用了3000多年,传至阿卡德、巴比伦、亚述各时代,是人类文字中最早达到成熟水平的文字。
楔形文字的书写工具和方式很奇特,已被发现的楔形文字多写于泥板上,少数写于石头、金属或蜡板上。由于多在泥板上刻画,所以线条笔直形同楔形,使用芦苇杆或木棒来压印在泥板上来方便书写,文字笔画大都为具叁角形的线条,而字形也随着文明演变,逐渐由多变的象形文字统一固定为音节符号。软泥板经过晒或烤后变得坚硬,不易变形。在不同地区和民族中,楔形文字也发生了表音和表意的变化。
后来它先是被希腊语所取代,由腓尼基商人在埃及象形文字基础上发明了腓尼基字母文字,从此字母文字走上历史舞台,逐渐成为西方主流。再后来又被阿拉伯语取代。楔形文字在西亚流行的时间长达叁千年,在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世纪获得一次复兴,现今发现的一片楔形文字的泥板是公元后75年的遗物,此后的楔形文字再也无人知晓。
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字,汉字是唯一延续至今的文字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至少有四千多年历史,现存最早可识的成熟汉字系统是商代的甲骨文。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汉字起源的旧说法有五种,即结绳说、八卦说、河图洛书说、仓颉造字说和图画说。汉字从甲骨文开始,发展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形体不断简化,伴随着中华历史的演进先后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字形变化,成为我们今天使用的文字。
汉字的数量并没有准确数字,大约将近十万个,日常所使用的汉字只有几千字。
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字,汉字是唯一延续至今的文字
玛雅文字是美洲玛雅民族在公元前后创造的象形文字,盛行于5世纪中叶。玛雅人是美洲惟一留下文字记录的民族,玛雅人也是玛雅文明的创造者。玛雅文字是唯一发展到成熟水平的美洲自源文字,而且还是少数迄今为止尚未被全部破译的古代文字之一。
俄国学者余里·罗索夫于20世纪50年代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方式来研究玛雅文字,引起了玛雅碑文研究领域里的一场革命。罗索夫提出玛雅文字和古埃及、中国的文字一样,是象形文字和声音的联合体,换句话来讲,玛雅的象形文字既代表一个整体概念,又有它的发音。
在16世纪,西班牙人野蛮入侵中美洲,直接导致了玛雅文字的覆灭,书籍遭到焚烧,掌握文字的巫师被屠杀,玛雅文字就这样湮没在了侵略者的铁蹄之下。现存的玛雅文字资料除石碑铭文外,还有3个写本,分别收藏在西班牙马德里、法国巴黎、德国德累斯顿,并以收藏地命名。

四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吗

甲骨文是中国已 发现的古代文字 中时代最早、体 系较为完整的文 字,距今3600多 年。

甲骨文又称 为“殷墟文字”、“ 殷契”,是殷商时 代刻在龟甲兽骨 上的文字。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发现的卦象符号( 距今8000年左右)和安徽蚌埠双墩 遗址刻划符号(距今7000年左右) 一度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但因 为不是系统性的文字,而只被视为“ 刻划记事的符号”,没有被业内接受 为文字系统。这些符号可能已具有了 某种表达语言的功能,但不代表符号 就能成为文字,更无法与甲骨文这种 成体系的文字系统做同类对比。浙江 省平湖市庄桥坟遗址出土的良渚似刻 划符号(距今5000年左右)与蚌埠 双墩遗址刻划符号、舞阳贾湖发现的 卦象符号都属同类情况。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