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从山洞起源之谜 人类三大起源之谜
中国历史,自公元前841年前起,有文字记载的编年史就再也没断过,这是人类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杰作;而在此之前的历史,也往往见于残章断句中,以碎片化的方式,浮现在智者的视野内。
依靠祖先留下来的东西,再加上近代百年的考古,我们确认且世界承认了距今约3000-3500年前,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曾经存在辉煌灿烂的殷商文明,有古老的殷商甲骨文字。
至于距今3500年前的中华文明,世界学术就打死都不认了。这使得自诩为“五千年文明古国”并传诵多年、引以为傲的我们非常着急,迫切地需要找到考古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渊源和底蕴。
中国文明起源的问题,也被一次次尖锐的提出来,很多人也都在问,什么时候能解决?还要一代一代往下丢吗?
在人类遗址“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地,考古学家发现并发掘出带有刻画符号的陶器,这些刻画符号被疑为人类的早期文字;
在“良渚文化”,考古学家发现了古人类农耕水利遗址、碳化的稻谷,以及丰富多彩的玉石器;
在“红山文化”,考古学家发现了具有宗教信仰、阶级、城址等,透着文明气息的遗物遗址;
……
这些不同的遗址,呈现不同的个性和不同的风格特征,很多学者试图从这些遗址中找到“文明”的证据,以论证中国文明起源可以往前推至——距今5000甚至6000年。结果,事实证明,所有这些努力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见“影”不见“实”,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论证依然遥遥无期。
还有更多的学者,试图用“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来填充殷商前拉下的那1000-1500年,以便“凑足”中华文明五千年。
也有学者把中华文明说成是“夷夏东西”经中国的东、西区域拉伸之圆说,以达到“增建”中华文明的目的。但显然,世界不吃这一套!
现在的考古学,根据地域将考古学文化,分为六大区系,它们分别是
① 以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
② 以山东为中心的东方;
③ 以关中(陕西)、晋南、豫西为中心的中原;
④ 以环太湖为中心的东南部;
⑤ 以环洞庭湖与四川盆地为中心的西南部;
⑥ 以鄱阳湖—珠江三角洲一线为中轴的南方。
百年考古,数代人的努力,加上许多古代文明留在地下的物证,确实换来了丰厚的考古成果;可遗憾的是,目前这些“物力”加“人力”,还是没有起到关键的作用,依然不能解决中华文明起源的问题。
究竟什么才是中华文明起源?
,中华各族的脉络关系是同宗、共祖、共源,并且是文明的创造者、领导者以及推广者;他们以祖先崇拜为宗教信仰,以聚居形式进行繁衍生息,造就出一个自成一体的文化单元,然后从这个单元把“先进的”文明向四方辐射以及传播。所以,人类文明有“路”可寻。这种脉“路”如同树,先有根,再到干,再到枝、到叶。
我们的文明脉“路”,以北回归线为带,一步步把先进的文明延伸至全球各地。实际上,中华文明才是人类文明的创导者!中华文明保留有人类文明的最早形态,并在北回归线地带留下人证、物证、音证、技艺以及传承过程、文明记录等,能证明人类文明的重要证据。,中华文明也是唯一具备还原人类文明起源所需综合能力的文明。
古代文明认为北回归线地带,是天、地的正中,天下无影。众多的丘陵、山脉绵延其间,山峰之间河流纵横。我国的北回归线属亚热带气候,夏季炎热,春季多雨,雨热同季,非常利于动植物的繁殖,形成生物多样性的格局,从而为人类的快速发展提供天然的条件优势。
在北回归线地带发现了许多人类洞穴遗址、生活遗址,这些遗址不但给我们提供了第一手考古,还出土了大批早期文化人留下的石斧、石锛、石凿、石锤、石网坠、石器、蚌刀、骨器以及早期的釜、罐、鼎、陶器等遗物,利用这些遗物足以还原早期文化人的日常生活景象。
已有的证据可以表明,生活在此区域的古文化人具有较高的智慧,生产出比代人更好的工具,并且部落在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上都远超代人,当时的他们还是以采集经济为主要生活来源。陶器的出现改变了生活环境及饮食结构,使该区域最早进入人类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文明是人类的第二次高速发展,多方面的改变、创新、推广,使人类把地球变成适居环境,至此,人类终于彻底脱离动物一样的生存状态,并在衣、食、住、行等文明中体现出来。
中华文明起源的表证之一为古人在自然界中发现自然金属如陨铁、自然铜、自然金/银等,比木、骨、石材质更好用、更耐用,磨制成的工具是变革性的工具。他们通过对天然金属进行物理加工(加热、捶打)而制成想要的工具,又结合制陶方法来制造金属,从一开始得到的是单质金属,后来才发展到合成金属。所以,就金属的历史而言,青铜器已经算是人类文明的后期产品。
考古发现,北回归线区域的聚居遗址,常发现有大量的单质金属,如刀、锄、斧、剑、矛、镞、锌、刮、钺、钟、鼓等,还有大量表达祖先崇拜的单质金属人像、饰品、祭品等。
一探寻人类的起源之谜
我想写一些关于中国历史的成系列的一些文章,可从哪里开始写是一个问题。从商朝开始我国才有文字可考,关于以前到底发生了什么是一个让历史学家尚且头疼的问题,何况是我这么一个没有经过专业历史教育的人。
但我认为写中国历史还是要从头来的,要有那么一个根,虽然我并不专业,写的也可能漏洞百出,可还是狂妄的把自己想写的写了出来。如果错误太多,还请大家嘴下留情。
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那人民群众哪里来的呢?地球来的,地球怎么来的呢?138亿年前宇宙大爆炸有了宇宙,然后太阳星云开始收缩于46亿年前又有了地球,至于到底怎么个收缩法请各位去问科学家,我也不甚了解。
有了地球后这里进入了漫长的太古代,于24亿年前结束后进入了长达16亿年的元古代。元古代后的古生代亚欧大陆的几大板块基本形成,大量的藻类产生,对于这三代一般人应该是没什么兴趣的。
吸引大家的是接下来的中生代,中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恐龙这种强大而凶猛的生物便出现于此,伴随产生的还有各种动物。可惜纵然恐龙这种位于当时食物链顶端的生物也难以逃脱消亡的命运,至于原因可能是陨石撞地球,也可能是火山喷发,究竟为何还是留给科学家研究吧!
6500万年前地球进入了新生代,人类也是在这一时期开始出现,可人类到底是怎么出现的呢?关于这一问题的说法比恐龙灭绝的说法要多的多,最让大家认同的应该是达尔文的物种进化论,在恩格斯的研究补充下又说明了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而人和猿的分界点也是人和动物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劳动,但这真的就是事实嘛?
关于人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证据有很多,比如大量的古化石,可我相信这并不能说服所有人。不过我想写的是历史文章而不是要与大家讨论人类起源,所以我们自然采取人由猿进化而来这一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观点。
大家可以这样想,在数亿年前的地球上,这里还是一片汪洋,慢慢有了陆地,然后有了恐龙,随着一场巨大的灾难恐龙灭亡了,这是恐龙的不幸,却也是很多其他动物的大幸,因为他们少了一种根本无法抗衡的敌人,一种随时能要他们命的凶兽。
随着陆地的面积越来越大,不知究竟怎么进化出来的一群树上的猿猴开始向往陆地的生活,也可能是被逼的,因为树上的食物不够了,在死亡和未知面前总会有很多勇敢者,它们就成了第一批下地的猿猴。
这一事件是有着普遍性的,发生在地球的很多地方,时间上纵然有先有后,但下地的猿猴们却是前赴后继的。
总而言之,无论原因为何,陆地上开始有了这么一些猿猴,并且将要面临物竞天择的自然法则,为了生存这一本能,它们要努力的活下去,那就只能不停的进化。
进化的阶段也是猿到人过渡的阶段被国内外学者用两种方法进行区分。一种分为南方古猿、直立人和智人三个阶段,而智人又分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另一种将能够制造工具的早期的人和不会制造工具的南方古猿区分开单独列为一个阶段,称他们为最早的人属,并将后面的阶段分为直立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
这个进化的阶段是漫长的,但我相信也是成功的,从它们开始进化成为人后,一段属于人的历史就在世界各处、地球各处被不断谱写,中国的历史也由在这片土地上进化而成和随后加入的族群一起谱写,直到今日,有了一篇又一篇熠熠生辉的中国史。
至于这些下地的猿猴怎么一步又一步的进化成人我并没有确切的认知,但我还是想大胆的推断一下。
这些猿猴在陆地上是有天敌的,比如老虎,你让猿猴和老虎单挑结果是显而易见的,那猿猴怎么办呢?总不能还上树吧,那下来干什么?于是在无数只猿猴付出生命的代价后,一只聪明的猿猴或者好运的猿猴发现了可以用石头和陆地上的其他工具来击退甚至杀死老虎。
于是猿猴们开始一点点的站了起来,毕竟手里要拿着武器总不能还用四肢行走吧。
又有一天,一群在山洞躲雨的猿猴(这个时期应该称之为人了)发现外面电闪雷鸣,突然一个霹雳将一块木头劈着了火,它们先是恐惧,再是惊讶,然后是慢慢出现了勇敢者,发现了火的用处并渐渐学会将火保存下来,后来“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发现用火把动物的肉烤熟后是可以吃的,并且很美味,于是人们的“罪孽”就开始了。
以上的说法都是我自己的臆想,可能在稍微有点学识的人看来都漏洞百出,但我想人们的进化不外乎就是发现、尝试然后归为己用,区别就在于人有这一特点其他动物却并没有,从生物学角度来看这应该是基因问题,那么为什么只有人才有这种基因呢?说不定是神赋予的吧!
所以是否有可能是盘古开天后女娲娘娘捏的是猿猴并赋予了他们学习和创造的基因,然后猿猴才进化成人呢?
,作为21世纪的新青年,作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信仰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我们,还是选择相信科学吧!
总而言之,人这种生物已经出现了,历史的画卷也向他们徐徐展开,前人究竟用什么样的笔墨谱写出了什么样的画卷,就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二人类三大起源之谜
在当今世界上,白人的分布范围非常广泛,欧洲、北美、西亚、北印度、北非 等地都有白种人的踪迹,白种人是流动力最强的种族。由于不断流动,人们很难确 定白种人的来源。关于白种人的起源地,目前有三种说法一种意见认为,生活在 尼安德特河谷的早期智人尼安德特人是欧洲白种人的祖先;第二种认为尼安德特人并非白人的祖先,是西亚或非洲人入侵了他们的居住区域,消灭了土著居民,成为 了现代白人;第三种意见是综合说,即认为欧洲的白种人是由当地的尼人和外来人 群混杂而成的。三山海经人类的起源之谜
欧洲,特别是西欧,曾一度被认为是人类的发祥地。自从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后,多数人相信人类是生物进化的产物,现代人和现代猿有着共同的祖先。但人类这一支系是何时、何地从共同祖先这一总干上分离开来的?什么是他分离开的标志?原始人类又是何时、何地转化为真人的……
对于这一系列的疑问,古人类学家一直在努力寻找正确的回答。多数古人类学家认为真人是以制造工具为标志,真人出现以前的人类祖先,科学家们称之为“前人”。直立是前人从人猿共祖主干上分离的形态学标志,他从主干分离的地区可谓人类最早的摇篮。真人不断演化发展,成为现代人,形成现代不同的人种,这个进化过程完成的地区便是人类演化的摇篮。
在探索人类起源时要确立一个前提,即人类是一个生物物种,他只能有一个祖先,不可能是多个祖先。不能说黑人有一个祖先,而白人又有另一个祖先。因为不同的物种之间虽能婚配,却不能生育后代,只有同种能育。如果我们主张人类多祖论,就会在生物学上犯常识性的错误,现在已证实了人类多祖或多元论是违背科学常理的。
人类从人猿主干上分离,究竟发生在哪一地区?是在非洲,然后走进亚洲,还是在亚洲?
非洲是人类的摇篮是由达尔文提出来的。他在1871年出版的《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一书中作了大胆的推测。另一位进化论者海格尔则在1863年发表的《自然创造史》一书中主张人类起源于南亚,还绘图表示现今各人种由南亚中心向外迁移的途径。,还有中亚说、北亚说以及欧洲说。由于人类的摇篮随人类化石的不断出土,而摇摆于各洲。
欧洲,特别是西欧,曾一度被认为是人类的发祥地。从1823年到1925年就有116个个体,其中包括猿人阶段的海德堡人。而新石器时代的人骨发现得更多,有236起。,人们打开地图一看,欧洲布满了古人类的遗址。而当时除了爪哇猿人外,在亚洲其他的区和非洲还没有找到过古人类遗址。还有,最早发现的古猿化石也出土于欧洲,即1856年在法国发现的林猿化石。加上20世纪20年代“辟尔当人”的骗局喧嚣一时(辟尔当人被有些学者看作是最早的人,甚至称他为“曙人”。被揭露,所谓“曙人”,原来是来将一个新石器时代的人头骨和一个现代猿类的下颌骨凑合起来的假品),所以当时许多人认为人类起源的中心是在西欧。但随着亚非两地更多人类化石的发现,人类摇篮欧洲说才逐渐退出了舞台。
“北京人”的发现不仅拯救了爪哇直立猿人,也使中亚起源说更加风靡一时。
1887年,荷兰解剖学家杜布哇,抱着寻找早期人类化石遗骸的热望,来到印尼的爪哇岛,居然找到了原始人的化石。1890年,在一个名叫垂尼尔的地方,先是找到下颌残片,次年又发现一具头盖骨,这就是著名的“爪哇人”第一号头盖骨。1892年,又在不远处找到一根大腿骨。杜布哇研究了这些材料后,认为它们属于同一个体,而且正是人们要寻找的人与猿之间的“缺环”。
爪哇直立猿人的发现使南亚说为之一振。杜布哇的发现却遭到许多人的反对,最强烈的反对来自教会。教会坚持说,人类的祖先应是亚当,怎么可能是猿人呢?
1911年,古生物学家马修在《气候和演化》一书中,列举种种理由鼓吹中亚高原是人类的摇篮。其理由,一是中亚因喜马拉雅山的崛起,致使自然环境变得不适宜生存,但对动物演化来说,受刺激产生的反应最有益处,所以这些外界刺激可以促进人类的形成;二是哺乳动物的迁徙规律常常是最不进步的类型被排斥到散布中心之外,而最强盛的类型则留在发源地附近继续发展,在离老家比较远的地区反而能发现最原始的人类。当时发现的早期人类化石如海德堡人和爪哇直立猿人,与这一假说正好吻合。
1927年,中国发现“北京人”化石,之后相继发现了“北京人”制作和使用的工具以及用火遗迹,这一重大发现不仅拯救了爪哇直立猿人,也使中亚起源说更加风靡一时。
1930年,美国古生物学家刘易斯在印巴交界处的西瓦立克山到一块上颌碎块,该标本从形态上看有些接近人的特点,他便借用印度一个神的名字“拉玛”把它命名为“拉玛猿”。但由于当时他人言轻,这一看法未被首肯。到了60年代,古生物学家皮尔宾姆和西蒙斯对林猿类26个属50多个种作综合研究时,注意到拉玛猿形态上的似人特点,认为它可能是人类这一支系的祖先类型,并将它从猿科中转到人科中,人类起源南亚说再度兴起。随着非洲早期人类化石和文化遗物的大量涌现,使人类起源非洲说重新崭露头角。
在达尔文推测人类起源于非洲时,当时少见化石证据。这种情况在20世纪20年代发生了改变。在南非盛产金钢石的小城金伯利附近,有一个名叫塔恩的地方,那里有许多采石场,在采石时经常发现哺乳动物化石。1924年曾发现一具幼年猿类头骨,后经解剖学教授达特的研究,认为它人形态介于人和猿之间,遂将其命名为“非洲南猿”。1936年,在德兰士瓦地区斯特克方丹采石场发现一个成年个体的南猿化石,次年又在一名叫克罗姆特莱伊采石场找到完整的南猿下颌骨和头骨碎片,南猿逐渐引起学术界的认同和重视。但就它是“最接近猿的人”还是“最接近人的猿”,学术界仍有争议。解决争议的关键是南猿能否制造工具。虽然人们曾在发现南猿化石的洞穴和裂隙中找到了石器,但还有进步类型的人化石伴生,南猿是否是工具的制造者很难取得一致意见。,由于南猿化石出土层位不清,故南猿确切的生存年代还一时无法搞清。
正当人们左右徘徊时,东非的化石发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契机。从1931年起,英国考古学家路易斯·利基就在东非大裂谷一个名叫奥尔杜威峡谷的分支部分进行发掘,找到了不少非常原始的石器。它们是用河卵石或砾石简单打制成的,年代是更新世早期。谁是这些工具的主人呢?利基夫妇在这里搜索了20多年,终于在1959年7月的一天发现了一具南猿头骨。它比南非粗壮南猿还要粗壮,学名为“鲍氏南猿”,一般称其为“东非人”。通过种种理化测年法测得他的生存年代为距今170万年。
据目前所拥有的化石材料而言,人类的发祥地很可能在非洲,特别是东非地区。
“东非人”及“能人”的发现,不仅揭开了东非地区一系列重要发现的序幕,而且将作为“缺环”代表的南猿,由“最接近人的猿”,一下跃升为“最接近猿的人”或“人类的先驱者。”以利基夫妇为代表的一批学者据此认为人类起源于非。
进入70年代,世界范围内古人类学的重要发现和研究获得了长足的进展。是在巴基斯坦波特瓦高原,之后又在匈牙利、土耳其、希腊、肯尼亚和我国发现了大量的古猿化石。虽然它们名称不一,但基本可分为大小两种类型,大的属西瓦猿型,小的为拉玛猿型,而且往往两者并存。经过各方专家的比较研究,发现它们并非不同的种属,而是雌雄个体而已。既然拉玛猿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种属,焉有人类祖先之说?人类的直系祖先曾一度因“拉玛猿”而明朗过,现在又迷茫了。
但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为人们了解自身起源的奥秘打开了一条新的途径。分子生物学,特别是分子人类学的发展,不仅从微观分子水平上展示了人与其他灵长动物,特别与大猿类密切的血缘关系,而且依据遗传物质的变异度,可以推算出它们分化的大致时间跨度。原先认为人和猿分离的时间大约为距今2000—2500万年间,而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的推算,只在距今400—500万年间!
鉴于此,新的人类演化概念产生了,由此也决定了探索人类的发祥地不能再依据旧说行事。由于非洲大量涌现的南猿和早期人属化石,人类早期阶段的复杂图景终于开始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自1924年找到首个幼年南猿头骨以来的70余年,在非洲有不下20个地点发现了最早阶段的人类化石。1974年,由美国古人类学家约翰逊领导的多国考察队,在埃塞俄比亚的阿法地区发现了一具保存40%遗骸的被称为“露西少女”南猿骨架,其生存年代超过300万年,以后被订名为“阿法南猿”。在阿法地区还曾发现一处埋有13个阿法南猿个体的骨骸,它提供了早期人类群居的证据,为此有人将之称为人类的“第一家庭”。
90年代,非洲的古人类化石重要发现接连不断。1992年,在埃塞俄比亚的阿拉米斯发现距今440万年的南猿化石,最初被命名为“始祖南猿”,经过进一步发掘与研究,更名为“始祖地栖猿”。1996年,来自13个国家40多位科学家组成的考察队在阿法盆地的中阿瓦什地区,找到了距今250万年的南猿化石。由于它在形态上混杂着接近人和许多不同类型南猿的特点,被认为是连接阿法南猿和早期人属之间的一个新种代表,被订名为“惊奇南猿”。在肯尼亚图尔卡纳湖东岸的库比福拉地点,则相继发现了阿法南猿、鲍氏南猿,“能人”,以及曾被叫做“1470号人”的头骨化石。后者被订名为“卢道尔夫人”,距今年代为190万年,并被认为是人属中的最早成员;在湖西岸,1985年曾发现有一具距今250万年的头骨,被命名为“埃塞俄比亚南猿”,他是粗壮型南猿的祖先;1995年在西岸的卡那坡地点发现的距今410万年的原始类型南猿化石,被命名为“湖滨南猿”。令人瞩目的是,它们的下肢骨显示出直立行走的特点,而上肢骨却仍保留着上攀援的特点。这表明分子生物学所推测的距今500万年人与猿分道扬镳可能是对的。据目前所拥有的化石材料而言,人类的发祥地很可能在非洲,特别是东非地区。
大概在距今200万年至180万年左右,非洲的“能人”甚至“匠人”走出非洲进入亚洲和欧洲。
早在1907年发现的海德堡人,曾一度被视作欧洲的猿人或是向尼安德特人过渡的类型。1994—1996年,在西班牙北部阿塔普卡地区,发现了80多件人类化石,古地磁年代测定为距今78万年以上,被认为是海德堡人的祖先。而在之前的1991年9月,在格鲁吉亚东南边境一个名叫德玛尼西的地方,发现了一具保存完整齿列的下颌骨,形态呈直立人型。以后又发现比较完整的头盖骨化石。据古地磁年代测定为距今180万年,故德玛尼西人被认为是非洲以外已发现的年代最古老的直立人化石之一,也是迄今欧洲最早的人化石。
以色列出土的尼人类型的古人类化石也很著名,最近又以早期石制品引人注目。在以色列境内有一条约旦河谷,是东非大裂谷的北延部分。
1959年在这里发现乌贝蒂亚旧石器时代遗址。从该地上新世至早更新世地层中出土了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和石制器,据古地磁法测得距今年代约在150万至100万年间。有些学者认为这个遗址是非洲之外最早的直立人文化遗址之一,它的主人可能是刚从“能人”演化而来的早期直立人。
我国在近半个世纪也发现了大量有关人类演化的化石材料。自50年代在云南开远发现古猿以来,70年代和80年代在云南禄丰和元谋又相继发现古猿化石,可分大小两种类型。有些学者认为大型者可谓西瓦猿型,小型者属拉玛猿型。拉玛猿作为人类远祖的论点其时在我国正风行一时,所以有的学者认为人类远祖已在中国找到,便将小型古猿命名为“中国古猿”,以表达人类起源于中国的美好愿望。随着科学界对拉玛猿属性认识的变更,国内有些学者将云南不同地区的古猿归属到一个新属,即禄丰猿属之内。不过也有学者认为,它们只是云南西瓦猿中不同的亚种。
60年代,陕西兰田公主岭和云南元谋大那乌发现了直立人类型的兰田人和元谋人,他们距今年代超出100万年,后者甚至达到170万年,成为目前已知中国境内最早的人化石。但遗憾的是,元谋人化石目前仅限于2枚上内侧门齿,以及年代稍晚的一段胫骨,而在非洲发现的年代大致相同的却有完整的骨架。虽然曾经有人将湖北建始地区发现的几颗化石牙齿看作是与南猿类型接近的材料,但因材料太少未获得学术界的承认。
1989年在湖北郧县找到2具原始人头骨化石,一开始又将其归于南猿之列,修理后发现乃属直立人型。1980年在安徽和县及1993年在江苏南京也发现了直立人型头骨化石。虽然对于它们的年代说法很多,但均未超出50万年。
自1985年起,在四川巫山县龙骨坡出土了一批早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其中包含像人的1枚门齿和一段下颌残块,还宣称出土了有人工痕迹的石制品。一开始它们被部分学者鉴定为直立人型,后来国外学者介入,认为与直立人形态差异大,而与非洲的“能人”和“匠人”相近,并进一步测定了其年代为距今180万年以上,甚至超过200万年。
进入90年代,非洲出土大量早期人化石,并且这些化石构成了一个相当完整的演化体系,而亚洲地区出土的化石很难与它相提并论。相较而言,非洲似更有条件作为人类的发祥地。古人类学的研究还表明能人/卢道尔夫人具有较大的躯体和较重的脑量,故具有较强的体能和较高的智能,不仅已能制造工具,很可能还有较紧密的群体关系。加上新世时期古气候的变化,引起生态环境的变化和哺乳动物的迁移,由此带动了古人类群的迁徙。这些研究成果在90年代后期汇成“走出非洲”的假说。部分学者提出大概在距今200万年至180万年左右,非洲的“能人”,甚至“匠人”,走出非洲进入亚洲和欧洲。以色列的乌贝蒂亚、格鲁吉亚的德玛尼西、巴基斯坦的伯比山以及我国的“巫山人”诸遗址,均被看作是早期人类迁徙途中的遗迹。以后,非洲的能人/卢道尔夫人演化为匠人,而在亚洲则演化直立人。也有人构想出另一种过程,即非洲早期人类迁徙到亚洲,演化为直立人后,又返回到非洲,并迁徙到欧洲。不过“走出非洲”尚有另层意思,即现代类型的智人也是由非洲的智人迁移到各洲去的,时间大约在距今10多万年前,即所谓“夏娃说”。
发现早于20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固然重要,但要使我国距今150—200万年的古人类能站稳脚跟,更是当务之急。
20世纪80年代,我国有些学者在发掘和研究元谋西猿时,认为在元谋盆地小河地区豹子洞篝发现的古猿伴有石器。能制作石器,岂不是人?故将之订名为“东方人”,并将其生存年代定在距今250万年前。而在同一地区的蝴蝶梁子发现的一具幼年头骨,鉴定为拉玛猿型,认为是人类的祖先,后来宣称在地层中也找到了“石器”,将之更名为“蝴蝶人”,其生存年代定为距今400多万年前,并进而构筑了“开远拉玛猿”——“禄丰拉玛猿”——“蝴蝶拉玛猿”(或“蝴蝶人”)——“东方人”——元谋猿人——昭通人(智人的早期代表)——西畴人、丽江人(智人的晚期代表)等相当完整的系列。鉴于此,有人提出滇中高原及其邻区是人类起源的关键地区。但遗憾的是,早在70年代后期,学术界已抛弃拉玛猿是人类远祖的观点。后经研究,所谓“蝴蝶人”的“石器”原来是天然石块;而“东方人”的石器,后来被证明是地表上拣来的,而且时代甚晚。
1997年,我国启动了寻找200万年和更早时期人类的“攀登项目”,投入了不小力量,但迄今收获甚微。后来在安徽繁昌发现了距今200—240万年的石制品和骨器,发现物出自早更新世裂隙堆积中。但那到底是不是人工制品在学术界曾引起很大争议。,光有石器还远远不够,它只是间接证据,关键是找到人化石。
1999年在河北蔚县上新世地层中找到了一件距今300万年的石器,这远远超过了非洲发现的不超出260万年的界限,并认为这是对人类非洲起源论的一次挑战。但该标本发现于1990年,事隔9年后才公布于世令人费解。
中国学者要挑战非洲起源论,就必须找出更多的早期人类化石。发现早于20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固然重要,但要使我国距今150—200万年的古人类能站稳脚跟更是当务之急。就连目前所认定的我国最早的元谋人化石,国内外有些学者认为其距今只有60万年!我们必须找到更早时期的人类化石,而且这些化石能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使得非洲材料从属于这个体系才行。我国的古环境条件不算太差,既然已发现了丰富的中新世和上新世的古猿化石,这样的生存环境同样适合早期人类生存。我们并不完全排除人类起源亚洲的潜在可能性,但仅有设想和冲刺的良好愿望是远远不够的。具有说服力的化石材料才最具科学性。
人类共同的祖先是共同的!(300百万年前的南方古猿)
不同的肤色是与居住地有关,居住在非洲的因为阳光强烈,肤色变黑;欧洲因为阳光较弱,肤色就白;亚洲居中,肤色也居中。
不同的语言是自然形成的,因为语言实际上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不是与生俱来的。
不同的习俗是因为自然环境的结果,某地的习俗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必然的联系。
关於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各民族都相当丰富,其中有些说法颇为相似,不同的也不少,在这些神话里头,很有趣的,我们可以发现有和进化论不谋而合之处。
归纳各种神话,人类的起源可以分为『呼唤而出』、『原本存在』、『植物变的』、『动物变的』和『泥土造的』五种,现就分别叙述。
《埃及神话》说人类是神呼唤而出的。自古以来,埃及一直是个神秘之地,她是所有古老国家中最自我封闭的,她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外在的文明很难对她发生影响,她的人类起源的说法也和别的民众不同。
埃及人认为远在埃及於世界上出现之前,全能的神『努(NU)』就已存在,他创造了天地的一切,他呼唤『苏比』,就有了风;呼唤『泰富那』,就有了雨;呼唤『哈比』,尼罗河就流过埃及,他一次次呼唤,万物一件件出现,,他道出『男人和女人』,转眼间,埃及就住满许多人。
造物工作完成,努就将自己变成男人外形,成为第一位法老王,统治大地人类,开创安和繁荣景象。
人类原本就存在着的神话,散见於北美印第安人和纽西兰毛利人。印第安人神话中说到神创造天地,然后从地下带领人类上来,生活在大地上。毛利人的神话说『兰奇』和『巴巴』是天和地,是万物源头,当时天和地未分开,四下漆黑,其儿子渴望得到光明,便用力将天地推开,光明於是出现,一向藏在黑暗中的人类便被发现,原来他们也是天地所生。
认为人类是植物所变的为日耳曼神话,它说天神欧丁(ODIN)有一天和其他的神在海边散步,看到沙洲上长了两棵树,其中一棵姿态雄伟,另一棵姿态绰约,於是下令把两棵树砍下,分别造成男人和女人,欧丁赋予生命,其他的神分别赋予理智、语言、血液、肤色等,成为日耳曼的祖先。
人类是由动物变的之神话相当常见。在澳洲神话中说人是蜥蜴变的;美洲神话则说人是山犬、海狸、猿猴等变的;希腊神话也说某族人是天鹅变的,某族人是牛变的。
我们由这种『动物变人』的神话中,可以发现很接近进化论的说法,尤其是美洲神话中说人是猿猴变的,就完全与进化论相吻合,这种巧合,很耐人寻味。
我国神话论及人类起源的有数种,比较早的说法是《淮南子精神篇》『有二神(阴、阳二神)混生,经天营地……类气为虫(混浊的气体变成虫鱼鸟兽),精气为人(清纯的气体变成人)。』这种说法并未受多大重视。
晚一点的说法则指盘古垂死化为万物之时,身上的寄生虫变为人类。绎史卷一引五运历年纪『(盘古)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人)。』此种说法也没有流传开来。
另一种说法是指人类由黄帝所造,然后由其他的神上骈和桑林赋予四肢五官,见淮南子说林篇『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这种说法很有趣,和日耳曼所述的很相似,可惜上骈和桑林是什麽样的神,在其他古籍中并无叙述,徒留一个谜。
四人类的起源是个谜
这个问题,我们普通老百姓,是回答不了的,即使是回答了,也是些不专业的不可信的的不靠谱的言论。
就目前人类还是同意进化论一说,比较科学。在近期又有人提出质疑,我是个天文学爱好者,虽然是只知皮毛,还是特别喜欢并注意这方面的知识与这方面的发展动态,就目前的科学知识及科学水平,还无法判断人类到底与外星球是否有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