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墙拆出2万块明砖 (2)
南京市栖霞区燕子矶街道明代城砖重大发现
一、事件概述
在南京市栖霞区燕子矶街道的一隅,历史的尘埃被意外掀起。当燕子矶街道笆斗西里的废旧厂房围墙被拆除时,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悄然开启。大约两万余块明代城砖被发掘出来,这是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发现。这些珍贵的城砖,已经统一运入库房,作为南京城墙的宝贵财富妥善保管。它们未来的归宿,将是修缮古老的城墙、为学术研究提供珍贵的资料,以及在展览中向公众展示。
二、发现之旅
这一重大发现的线索,源自燕子矶街道文化站原站长董跃明的敏锐洞察。他带领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基金会等工作人员实地探访,确认了这些城砖的历史价值。这些围墙所用的青砖,长40厘米、宽20厘米、厚10厘米,规格与明城砖一致。它们的来历,可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当时南京城墙的部分城砖被电瓷厂收集,用于建造厂区建筑。如今,这些城砖上的铭文仍然清晰可见,记录着城砖的产地、监制官员及工匠的信息。
三、“颗粒归仓 守护城墙”项目背景
这个项目始于2016年,通过社会征集城砖线索,旨在找回散落的城砖,为南京城墙的修缮和保护贡献力量。七年来,该项目累计回收了50多万块城砖,为城墙的修复、学术研究及展览提供了宝贵的资源。这个项目展现了多方协作的力量,包括机构、基金会以及广大公众的参与,成为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
四、城砖的价值与用途
这些城砖是南京城墙的宝贵遗产,它们有着多重价值。它们将用于南京城墙的修复工程,为这座古老的城市屏障注入新的生命力。这些城砖上的铭文信息为学术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有助于我们了解明初的历史以及城砖的烧制工艺。部分城砖将在砖集馆等展馆展出,向公众展示南京城墙的文化遗产价值。
五、历史的意义
这次发现不仅为南京城墙的修缮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源,更展现了“颗粒归仓”项目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持续成效。这是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的一个生动案例,证明了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历史的守护者。这些城砖的发现,让我们更加珍视过去,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未来文化遗产保护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