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收购饿了么
阿里巴巴集团在2018年4月以惊人的95亿美元全资收购饿了么,这一重磅交易在中国本地生活服务和外卖市场上掀起了巨大的波澜。以下是对此收购事件的解读:
一、收购背景与过程
阿里巴巴收购饿了么,背后是其战略布局的深思熟虑。这一行动旨在强化其“新零售”战略,将外卖业务与盒马鲜生、银泰等众多新零售板块紧密结合,构建线上线下联动的生态体系。从2016年起,阿里系通过多轮投资逐渐成为饿了么的第一大股东,最终在2018年实现了全资收购。这一过程中,创始人张旭豪逐渐让出控制权,而饿了么的管理层权力转移至阿里手中。
二、整合与战略调整
被阿里纳入囊中的饿了么,虽然得到了阿里的资金和流量支持,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自主创新能力。过度依赖集团资源导致其在市场竞争中陷入创新瓶颈,错失了下沉市场的巨大机遇。饿了么的业务定位得到了调整,被归入阿里本地生活服务集团(与高德地图并肩作战),重点转向即时配送和即时电商领域。尽管付出了诸多努力,饿了么长期未能实现盈利。
三、市场影响与竞争格局
饿了么的收购事件对外卖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行业格局因此重塑。收购完成后,外卖市场形成了美团与阿里系的双雄对决。尽管饿了么(包括百度外卖)在2017年市场占有率达到了49.8%,但在后期因战略失误,逐渐被美团拉开差距。阿里内部压力增大,考虑出售该业务以优化资产结构。
四、现状与挑战(2025年展望)
截至2024年,饿了么的订单量虽然实现了同比增长,经营效率也有所提升,但短期内仍面临着明确的盈利预期挑战。阿里正在评估是否保留饿了么,其与高德的协同效应以及作为本地生活入口的价值成为关键考量因素。此次收购事件无疑体现了阿里对本地生活赛道的重视,但也暴露出巨头在整合过程中面临的战略执行难题。
阿里巴巴对饿了么的收购是一次充满野心与挑战的尝试,既展现了阿里对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的决心和投入,也揭示了企业在追求规模化发展时面临的种种困境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