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遥指杏花村中的杏花村在何处?
牧童遥指杏花村中的杏花村在何处?
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有一首流传千古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清新,诗中的杏花村引起了人们的无尽遐想。那么,诗中的杏花村究竟在何处呢?
据调查,我国各地有80多个“杏花村”,其中与杜牧诗中有联系的“杏花村”共有20多个,其中比较集中的说法有以下几个
(1)山西汾阳县杏花村
这种观点影响很大。这个杏花村坐落在山西汾阳县城北15公里处,村里有一口古井,俗称“神井”,据碑文记载,井水“味如醴,甘馨清洌”。相传在南北朝以来,汾阳就盛产美酒,并以此名动天下,汾酒有“甘泉佳酿”的美誉。唐代时,此处的酒店就多达72家,历代文人墨客的题诗碑刻甚多,而杜牧的《清明》诗,赫然列于碑群之首。
在众多的杏花村里,只有这里有这样远近驰名的名酒。
一些人对此提出怀疑。,杜牧写这首诗的时候,正是他晚年落魄江南之际,而在此期间他并未到过汾阳。实际上,杜牧年轻时曾到过汾阳,但那时他壮志凌云,诗情豪迈,不可能写下如此凄苦的诗句。,汾阳此处的清明时节从不落雨,甚至有时还要下雪,与《清明》诗中所描绘的江南雨景相差甚远。
(2)在安徽贵池县(今安徽池州市)杏花村
目前学术界比较公认的观点,这主要是因为杜牧曾经做过两年池州刺史。明朝《池州府志》中曾经记载“杏花村,在城西里许,杜牧‘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旧有黄公酒炉,后废。”安徽贵池县城西南有个杏花村,此处过去也有古井,并用井水酿酒,香醇可口,取名为“杏花大曲”,也是当时名酒。据史料记载,会昌四年(公元844年)九月,杜牧由黄州刺史迁任池州刺史,会昌六年九月再迁睦州刺史,在贵池待了两年左右。清人朗遂《贵池县杏花村志》收录了杜牧的《清明》诗,《江南通志》也把此诗收人,并指出诗中所指的杏花村就在贵池。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名胜辞典》也持有这种观点。
一些学者对此提出疑问。据学者分析,如果杜牧是在赴池州赴任的路上,即会昌四年九月作此诗,此时离清明节尚远,何以会提及路上的断魂人呢。如果此诗是杜牧在池州为官时所作,即第二年的清明节,此时他来到此地半年有余,嗜酒如命的杜牧不可能不知道杏花村在何处。况且,杜牧想要喝酒,自有当差的服侍,恐怕也不需要自己亲自去讨买。,在唐朝时并没有记载说明贵池此地有杏花村,也没有关于杜牧曾经到过此地的确切记载。如此看来,这种说法也不太可信。
(3) 江苏丰县杏花村
相传,在江苏丰县城东南15公里处有一个杏花村。持此说者根据诗意,认为此诗是杜牧对途中周围情况不了解时所作。查阅杜牧年谱,
我们可以知道杜牧一生中自外郡迁官赴京共有4次,其中有3次都路过丰县大和九年,由扬州节度掌书记迁监察御史;大中二年八月,由睦州刺史迁任司勋员外郎;大中五年秋由湖州刺史迁任考功郎中。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写过一首关于丰县朱陈村嫁娶图的诗“我是朱陈旧使君,劝农曾人杏花村。而今风物那堪画,县吏催钱夜打门。”这首诗的诗意也与杜牧的《清明》诗暗合。苏轼生活的年代离杜牧仅晚一百多年,他对杜牧诗中杏花村的地址较有发言权。《丰县志》为明代所修,从最早版本的《丰县志》开始,每个版本都收录了杜牧的《清明》诗。
此后《徐州府志》也屡次收人了杜牧的这首诗。
遗憾的是,在丰县城东南15里一带现在并没有杏花村,而且这一带向来不产美酒。从此可见,这种观点的论据并不充分。
(4) 江苏宜兴杏花村
一些人认为杜牧诗中的杏花村在江苏宜兴。当地人认为杜牧47岁罢官后住到湖州,50岁时死在湖州。在这段时间,他常到邻县宜兴四处游览,住在宜兴十里碑,并造水榭,后人称之为“牧之水榭”。杜牧在此地写下不少诗篇,后世的文人墨客到此游览时也留下许多墨迹。
在这个水榭附近3里远的地方就有一个杏花村,唐代时村里种了许多杏花树,还盛产美酒。
(5) 江苏南京杏花村
有人认为是在江苏南京的杏花村。此杏花村位于南京城西南,在古时的具体地址是“新桥西信府河、凤凰台一带”。明朝焦竑《重建凤游寺碑记》“别开一境,崇岗曲折,林麓翦然为杏花村。其地逶迤相属,最为幽旷。”清代诗人余宾硕《金陵览古》“至杏花村,春时花烂如霞蒸,中多名园,……余有屋数椽在村中。”南京杏花村还是一个喝酒的好去处。明代顾起元《园居杂咏》“杏花村外酒旗斜,墙里春树树花。”此处一直盛产美酒,“《白下琐言》中就说,南京‘酒至唐时已脍炙名人之口’,大诗人李白在凤凰台喝酒时写下了‘置酒延落景,金陵凤凰台’,而这凤凰台就紧靠着杏花村”。
据史料记载,杜牧曾经多次到南京游玩,并留下《泊秦淮》、《江南怀古》、《江南春》等名作。公元833年,杜牧从宣州迁任扬州,在江南江北往返途中经过南京。翌年,杜牧送弟弟到镇江当官,写了一首送别诗“若到上元怀古去,谢安坟下与沉吟。”此处的“上元”就是指当时的南京。宋代乐史《太平寰宇记》在江宁条中记载“杏花村在县理西,相传杜牧沽酒处。”明朝嘉庆《金陵历代名胜志》里明确指出南京的杏花村正是“杜牧沽酒处”。著名学者叶楚伧等主编的《首都志》里写着“南京杏花村4谓杜牧之沽酒处,信然’。”
(6)泛指说
还有人认为,杜牧诗中的杏花村乃泛指。诗中的杏花村并不是一个具体的村名,也不一定有酒家,只是一种艺术上的虚构。一些人对此提出批驳,认为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杜牧当年应该是有感而非,很可能真的来到了“杏花村”,才写下如此脍炙人口的诗句。
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杜牧诗中的杏花村是真实存在的,只是这个杏花村到底在何处,还是一个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