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出土尸骨为殷商时期医学史研
殷墟古韵:三千年前孩童开颅手术背后的医学奥秘
穿越时空的迷雾,来到了距今约3000多年的殷商时期。近日,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出土的一具尸骨引起了专家们的广泛关注。这具尸骨不同寻常,头骨顶部正中有一个直径约一厘米的圆形穿孔,穿孔表面钝化光滑,显然是人工开钻的痕迹。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不久前发现的头骨穿孔现象,专家推测这孩童曾接受过成功的开颅手术,术后还继续存活。
在殷墟迎来科学发掘90周年之际,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岳洪彬对近年来的医学考古资料进行了深入梳理。他表示,殷商时期的医学成就远超现代人的想象。从现有考古资料来看,商人对人体各部位的疾病已有系统的认识,采用药物、外科手术、针灸和按摩等不同手段进行治疗。更令人惊叹的是,他们不仅给疾病命名,还根据病理感觉和病灶部位进行定名。
据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宋镇豪统计,殷墟甲骨文资料中已记载疾首、疾脑、疾目等五十余种疾病,涉及多个科室领域。不仅如此,商人对物质的药性了解颇深。如在殷墟花园庄东地发掘的某墓葬中,墓主人左侧股骨有创伤,其他部位的肌肉组织均已朽尽,但伤口处敷有花椒的位置却被干化、保留至今。显然商人已经了解花椒的温中止痛、止血、生肌和防腐作用。商人还熟练运用多种医疗器械,如石刀、玉刀等。这些器械有的锋锐可用于农作,有的圆钝很可能就是医疗用具。随着殷墟考古发掘的深入,更多医学史的奥秘将被揭示。
这些发现为我们揭示了殷商时期医学的非凡成就。在当时的条件下,商人是如何通过开颅手术治愈病患的?他们是如何了解物质的药性的?又是如何运用医疗器械的?这一切疑问都为我们提供了古代医学奥秘的线索。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或许能够揭开这些疑问的答案,还原三千年前古人的智慧与勇气。让我们期待未来的研究能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发现与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