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子开始先给你转钱了
当前电信诈骗手段不断翻新,骗子通过“先转账”的手法诱导受害者成为洗钱工具或实施进一步的诈骗。对此,我们必须深入了解相关的风险,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一、典型案例剖析
让我们通过几个真实的案例来深入了解这种诈骗手段。
1. 利用赃款骗取信任
江苏的李女士收到了一笔来自“网友”的50万元转账,用于投资。经过警方的调查,这笔资金实际上是其他受害人被骗的赃款。骗子企图通过李女士的账户完成资金转移,从而形成一个洗钱的闭环。
2. 伪造投资名义进行诈骗
常州刘女士收到一笔3.5万元的转账,对方以“投资分红”为名,要求她追加资金。实际上,这笔转账是骗子转移其他受害人被骗的资金。
3. 假借扶贫名义洗钱
舟山的刘阿姨收到所谓的“扶贫金”3.4万元,骗子以“捐赠测试”为借口,实则进行洗钱操作。
二、诈骗套路介绍
这些骗子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诈骗套路。他们首先通过社交平台伪装身份,以情感或利益为诱饵,建立与受害人的信任关系。然后,通过向受害人账户转入赃款,制造“真实交易”的假象。转入受害人的账户的资金实际上是其他受害人的被骗款项,骗子会诱导受害人将钱转至指定账户,完成洗钱或进行二次诈骗。
三、关键风险点警示
接收赃款并参与转账的受害人可能面临法律风险,被认定为洗钱共犯。即使账户显示有到账的资金,骗子也可能通过伪造转账凭证、延迟到账等手段撤回资金。他们还会利用“高收益投资”、“紧急退款”等话术制造紧迫感,迫使受害人进行慌乱操作。
四、防范建议
面对这种诈骗手段,我们需要保持警惕。对于不明来源的大额转账,要保持警觉,第一时间向银行或警方核实资金的合法性。拒绝任何异常操作,如下载不明App、向陌生账户转账等。若已收到可疑资金,应立即报警并冻结账户,防止被卷入洗钱链条。强化反诈意识,关注警方通报的诈骗新套路,避免轻信网络陌生人。
面对这种不断翻新的电信诈骗手段,我们需要保持高度警惕,了解相关风险,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若遭遇诈骗,务必保留相关证据,并及时联系当地反诈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