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题目:《孟子》中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解析一处文本争议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诸多典籍承载了古人的智慧与情感。《孟子·告子下》便是其中的一部,其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章更是流传千古。这篇文章向我们揭示了那些历经磨难,终成大器的人背后的故事。而其中的一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引发了后世无数的解读与讨论。
有人曾提出这样的疑问:“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这样的表述是否更为恰当?经过深入研究和比对古籍,我们可以明确地知道,原文中的表述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一表述强调了那些承担重大责任的人,是在经历了种种磨练与考验之后,终于得以崭露头角。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例子。舜从田间地头崛起,傅说在筑墙的工作中受到发掘,胶鬲则在鱼盐之业中得以重用。这些先贤的故事都告诉我们,那些能担负重任的人,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历经磨砺和考验。他们不仅要承受身心的痛苦和劳累,还要面对种种困难和挑战。这些经历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动力。正如原文中所说,“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正是这些经历,让他们更加坚定信念,克服困难,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抱负和理想。
关于“斯人”和“是人”的争议,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部已经明确表示,历套教材文章一直是使用“是人也”,而非“斯人”。通过查阅众多古籍资料,我们也能证实这一点。尽管许多网友的记忆中是“斯人也”,但根据权威出版社和古籍的记载,我们可以确认原文确实是“是人也”。这也说明了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对原文的尊重和对历史的敬畏。
《孟子》中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句话,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历史智慧。它告诉我们,那些能够承担重大责任的人,都是在经历了种种磨练和考验之后,才最终崭露头角的。我们需要珍视这些智慧,传承这些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