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流域满族的丧葬习俗如何?

生活常识 2024-12-31 15:08www.188915.com生活常识

满族古老丧葬习俗的演变与传承

满族的先人们曾采用树葬、风葬、兽葬和水葬等方式,简单地处理逝去的生命。随着岁月的流转,萨满教的影响深入,小乘佛教的传入,以及汉族封建礼教的盛行,使得满族的殡仪逐渐变得复杂起来。到了明代,女真人为表达对逝者的哀思,会为死者戴上孝帽,把头发编成辫子,辫梢上系着两个小铃铛。

清太祖曾将祖先的火匣子放在榆树上,那“神榆”将匣夹住,占据了所谓的“龙穴”,由此建立了陵寝,这便是“树葬”风俗的起源。当满族入关,成为清朝的统治阶级后,其丧葬仪式愈发复杂。

在抚顺地区,满族的丧葬程序独特且讲究。当家中老人年逾五十,子女便请木匠制作两口棺材,俗称“旗材”。而在城市里,一般不提前准备材料,人去世后,会直接购买。在丧仪中,满族人注重礼仪。当家中老人生命垂危之际,会为他们换上新的衣服,俗称“穿寿衣”。灵床放在南炕前,头西脚东。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全家人静静地守候,等待老人安详地离去。

人去世后,有着一系列复杂的仪式。用白布(纸)蒙住逝者的脸,用白线绑住双脚。让逝者手着两枚,寓意着即便在另一个世界,也有财富相伴。还要杀死一只公鸡,放在逝者头前,称为“倒头鸡”。这时,亲友们开始有节奏地哭泣。满族长辈去世时,儿女需穿白色孝衫。孝衫需保留七天后方可脱下。然后百日后上坟烧纸,才算真正脱孝。

在丧家之中,要举行一系列仪式。人咽气后,要在院子西南处竖起一个木杆,杆顶悬挂大红布幡,称为“魂幡”。亲友们前来灵前叩头后,男女分列两侧守候。夜晚时分,“守夜”的人需保持警醒,围着火堆取暖。丧家则要准备酒食供守夜者享用。选择吉日吉时举行入殓仪式后,尸体从窗户抬出装入棺材。停灵的时间长短视家庭经济状况而定。近些年一般停灵三天。出殡时必择单日进行,清晨时分要到祖坟地“打井子”,然后大家一同挖好墓穴。出殡过程中伴随一系列仪式和物品,如摔丧盆、等。到达墓地后要进行一系列仪式后才将骨灰下葬。生前养的猎狗和弓箭也会在火中焚化后陪葬。

这些充满传统特色的满族丧葬习俗,既体现了对逝者的深切缅怀和对生命的尊重,也展现了满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