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屎是怎么形成的?油脂+灰尘所导致(并不需要经
生活常识 2024-12-26 11:11www.188915.com生活常识
耳屎在医学上的专业名称是“耵聍(dīng níng)”。很多人可能觉得掏耳屎会让人感觉听力变好了,于是经常掏耳朵,但其实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偶尔为之。为什么耳屎会存在呢?难道真的是外面的“脏东西”跑进耳朵里去了吗?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开关于耳屎的神秘面纱,看看它究竟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揭开耳屎的神秘面纱
耳屎是如何形成的呢?其实,耳朵内部有一个叫做“耵聍腺”的结构,类似于我们的汗腺,可以分泌出人体内的油脂。这些油脂与耳朵皮肤产生的皮屑以及空气中的灰尘结合,便形成了我们俗称的“耳屎”,学名称为“耵聍”,并附着在耳道里。即便你长时间待在家里,没有灰尘的侵扰,耳朵内依然会有耳屎的产生。
那么,耳屎需要经常掏吗?有些人过于追求清洁,每天都会掏耳朵,其实这种做法并不正确。一般而言,耳朵具有自我清洁的功能,不会因耳屎而堵塞。频繁掏耳朵反而容易造成耳道损伤。建议每隔一个月左右掏一次耳朵即可。如果耳屎并不多,其实并不需要刻意去掏。适量的耳屎对耳朵还有保护作用。
“不掏”也是不可取的。如果耳屎长期在耳朵内积累,会逐渐增大,不仅会影响听力,还可能导致感染。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寻求医生的帮助了,因为长时间的积累会让耳屎变得难以清除。
掏耳朵需要适度。既不能过于频繁,也不能长期不掏。最佳的频率应该是每隔1-2个月掏一次,这样既不会伤害耳朵,也不会导致耳屎积累过多。保持适度的清洁,让我们的耳朵保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