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下一句怎么接 上善若水形容女人
本文主要是给大家详细介绍关于“上善若水下一句怎么接”的核心内容以及“上善若水形容女人”的相关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请往下看。
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这个平等不是指“阶级”,而是品性和智谋。
人性最大的问题就是自以为是,人与人之间的许多矛盾也都是从自以为是的状态中延伸出来的。
比如说因为自以为是而看不清自己,就会意识不到自身的缺点,犯了错也不知改正,别人有错的时候,自己却会站在道德制高点去要求别人。
当一个人把自己抬到道德制高点去裹挟别人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许多矛盾便由此而生。
就好像在生活中,当一个人总是站在一个莫名优越感的位置去和别人相处的时候,那么不仅会因为他的高傲伤害别人,从而带来人际关系上的问题,也会给自身带来诸多遗憾。
《道德经》中有一个智慧状态,叫做“上善若水”。
这句话为上善若水,水善万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最高的德行就是如水一样的品质,水滋润养育万物而不和万物争抢,居身于万物所厌恶的卑下位置,所以它的姿态最接近于“道”。
一个人最清醒的状态,就是能够将自己放在比众人稍微居下的位置,明白自己所拥有的优势和劣势,而不是总以莫名的自信,居功自傲的站在别人面前。
这句话意思就是说从这里可以看出,万物之中没有贵贱之分,按照它的长处而珍视它,万物没有不是可贵的;依据它的短处而认为它卑贱,万物之中没有不卑贱的。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哪怕你认为一个低到尘埃里面的人都是如此,他身上的长处是你所不能及的,他身上的缺点或许也是你自身存在的。
以平等的角度去看待别人,以谦下的姿态处理人生,用这样的姿态与德行来修养自己,不仅对别人是一种仁慈,也是对自己最好的厚待。
如果你不能改正自以为是以及莫名优越感所带来的问题,那么这些内心的卑劣性所产生的问题,总有一天会反噬自身,所以对别人最好的仁慈,也是对自己最好的优待。
二、刘备和曹操就是最好的证明,两个人论才智不分高下,论品性与态度,刘备能以低姿态用人,而曹操虽然在某些事情上能做到宽怀大度,他心中存在着心高气傲的问题。
比如刘备,表面看上去甚至有一些窝囊,他心高气不傲,足够有忍耐力,他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的事情就是最好的证明。
刘备为了一个没有任何成就的后生诸葛亮,竟然三次登门求见,不管是年龄,身份,还是名位,刘备都可以算上长辈,他仍然愿意在吃了多次闭门羹的情况下,还放低自己的姿态。
又比如礼遇张松,张松本来想卖主求荣,把西川献给曹操,曹操自从破了张超之后,志得意满,很多天都不去面见张松,见面就要问罪,差点把他处死。
而刘备态度大不相同,甚至还派赵云,关云长于境外迎接,自己则在境内迎接,还哭哭啼啼的泪别长亭,牵马相送!
两种态度,两种结局,刘备用自己的平易近人礼贤下士,成就了自己的事业,而曹操虽然为一代枭雄,有勇有谋,却因为有些心高气傲,逐渐耽误了自己的统一大计。
又如刘邦和项羽也是两个典型,论智谋,项羽的才能完全在刘邦之上,项羽最大的缺点就是因为优秀过于自傲。
能够颠覆一个人的原因不仅仅是他的缺点,反而是他的优点,因为太优秀,没想到却因优秀养成了自傲的习惯。
所以,项羽在乌江自刎,如果项羽将自己的姿态放低一点,能容忍一些,那么结局可能会完全不同。
愚笨的人有他不擅长的地方,聪明的人有他所不足的地方,就好像任何一件事物都有他擅长的功能一样。
比如说镜子是用来照人的,不能用它来煮饭,在古代,毛色纯一的牛可以用来做宗庙祭祀,却不能用它来求雨。
所以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也不要把别人看得太低。
人这一生,有许多因素是冥冥中注定,我们主导不了,也谈不上改变的,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修正自己的品性,由自己有良好的品行所塑造的结局,一定会让自身受益。
以上内容就是关于上善若水下一句怎么接和上善若水形容女人的全部内容,是由龙言百科知识网奇秘网小编认真整理编辑的,如果对您有帮助请收藏转发...感谢支持!
上善若水下一句怎么接 上善若水形容女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