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海底沉船事件 海底沉船事件故事
优质答案1:
在公海范围内,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执法机构,确实存在谁先捞到算谁的情况。最近,日本的F35A战机在北海附近坠入太平洋,美日方面极为紧张,派出了大量军机和舰艇进行搜寻。对于局座张召忠提到的公海自由权,实际上反映了国际海洋法的现实情况。虽然理论上公海的资源应该属于全球共享,但由于各种复杂因素,实际操作中往往是各国按照自己的利益行事。
关于F35A战机的打捞,确实存在难度。坠海地点位于深海,且海水深度达到1500米,这给搜寻和打捞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尽管中国具备相应的技术实力,但实际操作中前往打捞的难度较大。美日方面的大量军机和舰艇参与搜寻,更多的是出于对残骸落入他国手中的担忧,尤其是担心落入俄罗斯或中国这样的潜在对手手中。
历史上,美苏双方曾多次为打捞敏感军事物资进行对峙。最著名的例子便是1976年坠海的F14战机打捞事件。由此可见,各国对于重要资源的争夺是非常激烈的。
1976年,美国海军一架尖端的F14战斗机在苏格兰斯卡帕湾附近海域神秘坠海。由于当时附近有苏联舰艇活动,美国迅速出动了一艘NR-1的小型展开紧急打捞行动,同时对抗苏联舰艇的虎视眈眈。坠入海底的F14所携带的“不死鸟”导弹引起了苏联的极大兴趣。经过艰苦努力,美国成功将战机及其导弹完整打捞出水,再次印证了实力决定一切的国际法则。
与此在中国,渔民的神奇故事也频频上演。他们多次在海洋中打捞起各种不明身份的潜航器和武器系统,这些物品自然归属中国。有人质疑为何应将这些物品归还给原主,但答案很简单:这些物品在海洋中被发现,自然就是无主之物,谁找到就归谁。以1978年中国渔民捞到的一枚美制MK46轻型为例,我国军工机构从中汲取灵感,研制出了鱼-7型,至今仍是国防主力。
张召忠将军的言论完全符合国际法的精神。他提到,在公海上的失事地点,各国都有权进行打捞行动。当F-35B战机在公海坠落时,尽管美日围绕失事区域加强了巡逻以防止其他国家介入,但各国军舰和民用船只仍可以自由通行。日本寻找飞机残片是合理的,他们需要查明失事原因。而张将军的言论也透露出他对F-35战机的长期关注和一些独到的预测。关于沉在深海下的F-35残片打捞的确是个难题,但美日有能力完成这一任务,当然这需要巨大的投入。
另一方面,“南海一号”的发现是中国水下考古的重要里程碑。1986年,英国一家海上探险公司尝试在南海寻找一艘名为“莱茵堡号”的沉船时,意外发现了中国的“南海一号”。经过一年多的打捞,他们发现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其中包括保存完好的瓷器、锡器以及一条长达1.72米的大金腰带。这艘沉船是南宋时期的商贸船,它的发现揭示了福建、广东沿海地区繁忙的海上丝绸之路,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关于千年之前大宋经贸状况的信息。“南海一号”不仅价值连城,还开启了中国水下考古的新纪元。从它的发现到整体打捞,历时三十余年,至今仍有许多挖掘工作在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