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认定为 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关注
自世卫组织于2020年1月宣布新冠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来,全球已深陷于这场与新冠病毒的较量之中。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尽管全球的科研和医疗工作者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新冠疫情仍时刻挑战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命。
从2022年的头四个月的数据来看,全球新增确诊病例超过2亿例,死亡人数超过70万,数字的背后是无数生命的消逝和家庭的破碎。世卫组织发言人强调,要想结束这场大流行,关键在于全球的团结合作。为了确保疫苗的有效防控应对工具在世界各国快速、公平地分享,我们必须共同努力。
全球疫苗接种的进度并不乐观。尽管全球已有65%的人口至少接种了一剂新冠疫苗,但在低收入国家,这一数字仅为15.2%。疫苗的不平等分配使得一些国家的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世卫组织强调,今年我们必须实现让全球至少70%的人口接种疫苗的目标。
除了疫苗接种,持续的检测也是防控疫情的关键。在奥密克戎感染高峰过后,一些国家减少了检测数量,但专家认为,这可能导致无法准确追踪病例和及时应对疫情。缺少检测将使防控工作陷入非常危险的境地,因为无法了解病毒的真实传播情况和变异情况。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也警告说,减少检测数量会影响世卫组织监测疫情发展趋势的能力。
与此新冠病毒的持续变异也影响着大流行的未来走向。世卫组织提出了三种可能的情况,其中最有可能的一种是病毒引起的疾病严重程度会逐渐降低。但面对未知,我们不能掉以轻心。病毒的变异可能带来更好的情况,也可能带来最坏的情况——新的毒性更强、传染性更强的变体出现。这时,通过持续的基因组监测和更新疫苗变得尤为重要。
除了新冠病毒,全球还面临着猴痘疫情的威胁。世卫组织最新数据显示已有39个国家报告了猴痘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这一疫情同样需要全球共同应对。
面对这场全球性的挑战,每个人都应当认识到保护自己的最佳方式——接种疫苗、佩戴口罩、进行持续的基因组监测等。恢复社会生活和防控疫情之间的平衡同样重要。专家建议将接种新冠疫苗纳入接种流感疫苗的安排之中,每6-12个月接种一次,以控制新冠病毒的传播。
在这场与病毒较量的过程中,全球各国必须共同努力、团结合作、弥合全球疫苗接种差距以提高人口免疫力、抵御未来的新感染潮。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逐渐走出这场大流行,重回正常的生活。对于未来的走向,我们仍需保持警惕、积极应对、不断创新,直至最终战胜这场全球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