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引进苏-35战机震动西方
伊朗引进俄罗斯制造的苏-35战斗机引发了西方的强烈关注与震动,这一重大事件对中东北非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和军事平衡带来了深远影响。下面将详细阐述此事件的关键进展以及各方的反应。
一、采购协议与交付情况
伊朗革命卫队的高级指挥官阿里·沙德马尼于2025年1月正式确认了与俄罗斯的苏-35采购协议。尽管具体采购数量和交付时间尚未透露,但这一消息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此前,伊朗驻联合国代表团已在2022年透露了合同的签订,并强调这一行动符合联合国第2231号决议。据相关报道,首批交付可能包括多达25架苏-35战斗机,并且协议允许伊朗追加采购额外的25架。尽管在2023年3月已有媒体报道协议签订,但截至2025年2月,伊朗空军尚未实际接收这些先进的战机。
二、技术优势与军事影响
苏-35作为俄罗斯最先进的非隐形战斗机,具备出色的性能。其配备的无源相控阵雷达拥有长达350公里的探测范围,同时展现出卓越的超机动性能,近距离格斗能力甚至被西方认为是优于F-35的。对于长期依赖老旧美制机型的伊朗空军来说,苏-35的引入将彻底改变其空中力量的现状,显著提升其防空和远程打击能力,从而在中东地区产生重大的军事影响。
三、西方反应与地缘博弈
伊朗引进苏-35的消息在美国引起了担忧。美国五角大楼多次警告俄罗斯和伊朗之间的军事合作,并认为苏-35的交付将增强伊朗在地区内的军事优势,可能打破以色列的空中压制。西方舆论普遍将这一事件视为“孤立德黑兰政策失败”的标志。以色列对伊朗获得先进战机表现出高度敏感,认为这可能会迫使中东国家加速军备升级,引发新一轮的地区军备竞赛。
从更广泛的视角来看,伊朗引进苏-35也是俄伊战略协作深化的一部分。自2022年俄乌冲突以来,俄罗斯和伊朗的军事合作持续加强。伊朗通过提供无人机来换取俄制武器,而俄罗斯则借此机会扩大在中东的军事存在。
四、争议与后续挑战
尽管伊朗强调其采购行为合法合规,但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能否按时交付苏-35表示质疑。过去,俄罗斯因产能问题和国际制裁而多次推迟军售,导致伊朗多次公开表达对交付进度的不满。苏-35的维护体系与伊朗现有的美制装备并不兼容,这可能会给后续的技术保障带来挑战。这些争议和挑战将是未来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重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