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放鞭炮的由来(过年放鞭炮的由来30字)

社会奇闻 2025-03-15 16:23www.188915.com奇闻趣事

过年放鞭炮的习俗源远流长,其起源可追溯到宋朝。当时的皇帝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祭祀天地,期盼来年丰收。这一天因此也被称为“祭灶日”。在民间,这一风俗一直流传至今,每到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富的食物,摆设香案,焚香点烛,祭拜祖先。

放爆竹,是我国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传统。据史书记载,最初的爆竹燃竹而爆,主要是为了驱吓危害人类的山魈,用来避邪祛灾。后来,随着炼丹家的不断探索,被发明出来,有人将其装入竹筒中燃放,声音更加响亮,于是火烧竹子而爆的古老习俗得以变革。

据南朝梁代官员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初一起床后,人们第一件事就是在庭前燃竹而爆,以辟山魈恶鬼。这里的竹爆,即为最早的鞭炮。随着时间的推移,硝石出现并被用于爆竹的制作中,人们将硝石、硫黄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内燃烧,产生了更为壮观的“爆仗”。

到了唐宋时期,爆竹的制作工艺进一步发展,人们开始用纸筒和麻茎裹编成串,做成“编炮”(即鞭炮)。关于爆竹的演变过程,《通俗编排优》有详细记载:“古时爆竹皆以真竹着火爆之,后 人卷纸为之”。明清两代,爆竹的种类更加繁多,燃放时间不仅限于大年初一清晨,除夕夜即开始,子夜零时达到高潮。

爆竹的品种丰富多样,最为普遍的是“单响”、“双响”和“鞭”三大类。大个的单响爆竹也叫“麻雷子”,双响则是一声爆响后腾空再响。在此基础上,还研制出了多响爆竹。清朝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中描述了各种花炮的制造和竞巧争奇。

除了普通的爆竹,还有钢鞭、节鞭、花鞭等名目繁多的鞭炮。钢鞭是用牛皮纸密裹制成,爆响时声音清脆响亮;节鞭则是在一挂鞭中定点加入特殊爆竹,燃放时出现响声节奏;花鞭则是用彩纸裹药,燃放时彩纸纷飞,十分好看。

关于爆竹的起源,还有一种传说。据南朝梁之官员宗懔所载,深山中有一种名叫山臊的生物,它捕虾蟹为食,并盗人盐。人们用火烤爆竹的声音可以驱赶它。虽然这可能只是一种动物而已,但后代人以讹传讹,于是爆竹便具有了避邪怯灾的功能。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落后意识的逐渐淡化,如今放鞭炮已经很少包含驱鬼成分,而仅仅是为了增添节日的欢乐气氛。

上一篇:盐从哪里来?人吃的盐从哪里来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