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永芳堂 中山大学永芳堂辟谣
中山大学永芳堂:古老建筑的魅力与现代改造的进展
中山大学,作为华南地区的顶尖学府,其校园内的景观亦是其独特的文化符号之一。永芳堂,便是其中的一座标志性建筑,其历史与现状都充满了话题性。
关于永芳堂,有几个故事值得分享。这座建筑的设计一直备受争议。一些人认为其设计打破了中山大学的风水格局,从空中俯瞰,其形状像是一个坟墓,呈八字型向两边延伸。堂前摆放的18尊铜像,被认为是为了守灵而建。这座建筑实际上是为了纪念孙中山而兴建的。
永芳堂由香港南源永芳集团公司董事长姚美良先生于1990年捐资兴建,其特殊的地位在历史系师生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它的“外方内圆”独特设计以及建筑东侧的十八位先贤铜像广场,使得这座建筑备受市民、游客的青睐。
为了满足中山大学历史系学科建设的需要,改善学校校园景观环境,永芳堂近期进行了改造。根据此前的招标公告,改造的目的是为了改善教学设施条件,调整之后,中山纪念馆主厅将搬到一楼,二楼将设置为陈列馆。三楼和四楼将变成历史系的办公用房、教学科研用房、教师工作室等。在永芳堂东面广场处,还将建设一个约平方米的地下辅助用房。
改造的原因不仅在于使用功能的调整,更重要的是永芳堂原设计的一些缺陷。例如,东面的楼梯设计导致整栋建筑采光不足,通风不良。灰白色的墙体也与整个中大的红墙绿瓦建筑风格不太协调。本次改造主要以永芳堂院建筑为基础,进行一些内部空间上的改造,改善建筑的使用功能,并对外立面进行一定的改造,使其与周边的建筑风格更加协调。
中山大学是南国的文化重镇,其校园内的每一座建筑都有其独特的故事和历史。永芳堂作为其中的一座代表性建筑,见证了中山大学的历史变迁,也承载了无数人的记忆与情感。改造后的永芳堂将更加符合现代化需求,与周边环境更加协调,继续见证中山大学的发展。
中山大学永芳堂的改造是一次古老与现代、传承与创新的完美结合,展现了中山大学在追求学术发展的对历史文化的高度尊重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