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安全与不良反应报告
近年来,随着中药制剂的广泛应用,关于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逐渐增多。尤其是中药注射剂,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肝功能异常等。尽管如此,我国正在逐步完善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规范,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2019年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显示,中药的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理血剂中的活血化瘀药、清热剂中的清热解以及补益剂中的益气养阴药等类别。从给药途径来看,注射给药占比较大,其中静脉注射给药更是占到了98.5%。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化学药品注射剂占到了大部分,但中药注射剂的比例也达到了9.1%。
在基本药物方面,涉及中成药的不良反应报告数量在下降。其中内科用药、骨伤科用药等类别的报告数量较多。尽管总体趋势在下降,但仍需保持警惕。
关于中药的副作用或不良反应,这是现代医药学对中药特性的一种表述。它并不代表药物有毒性。例如,某些药物可能导致人体过敏,这种过敏即被视为不良反应。在正规的中医药书籍中,药物的毒性都有明确的标注,这包括古代的结论和现代的药理研究。而在许多中成药的说明书中,可能会标注“毒副作尚不明确”,这并不代表药物有毒性或没有疗效,而是目前缺乏足够的临床案例来证实其安全性或副作用。
很多中成药的药物成分复杂,现代医学或现代科学无法精确分析其有效成分或有毒成分。但这并不应引发公众的误解或质疑。中医药是中国的传统国粹,我们应当保持理解和包容的态度,对待现代医学或科学对这种复杂性的描述,无需过于激动或生气。虽然中药的安全性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我们仍需要深入了解其成分和药理作用,以确保其合理使用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全国产经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