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时的怪事

社会奇闻 2023-03-15 18:12www.188915.com奇闻趣事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一群农民扛着锄头四处平整土地。没想到,在一处“乱坟岗”挖出了一具富人家的红漆大棺材!
撬开棺盖一看,一具腐败的“古尸”双手紧握着一只碧绿色小瓶子……
这事儿就发生在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古现村,那个年代正赶上平整土地运动,大家一鼓作气到处挖坟,确实出了不少怪事。
眼见着挖出来好东西了,几个村民便一哄而上将棺材内搜了个底儿朝天,便又搜出十二件金银器,还有一块刻着“鬼画符”的龟甲。
眼见着这些“地主阶级”的随葬物品,大家的气不打一处来!于是便拿石头砸碎了那块龟甲,十二件金银器上交了国家。
而那只碧绿色的小瓶子,因为体积小没有人注意,便被一开始发现的人揣进了口袋,带回了家中……
虽然是挖了别人的坟,却也是“除四旧”的事情,特殊年代大家也没当回事儿,至于那红漆大棺材里到底葬着何人,没有人有功夫深究,这事便这么无疾而终。
十多年过去了,1975年烟台市文物商店走进来一个老人,却将那件尘封往事带来了世人面前……
9月的一天,烟台市文物商店走进来一个东张西望的老人。老人佝偻身躯衣衫破旧,并不像个会玩文物古董的人。
“这东西值钱不?能换多少钱?”老人见了迎上来的店员,将布满老茧的手伸了出去,他掌心中攥着的那件东西便显露了出来……
店员只打量了一眼那件东西,心中就“咯噔”一下!
这东西小口、短颈、扁圆腹,约莫5厘米高,还带着一颗粉红色碧玺石盖。壶体通身翠绿,质地莹润,浅浮雕山石、芝、兰,生机盎然,宛如一幅生动的花卉图!
这居然是一只罕见的翡翠雕花鼻烟壶!瞧着精致程度,除非是宫廷御用,民间难得一见!
要说这鼻烟壶,可不是寻常玩意儿。明末清初鼻烟传入中国,当时吸闻鼻烟的人很少。康雍乾盛世时期,雍正、乾隆对鼻烟非常喜爱,朝野上下更是上行下效,是鼻烟发展最辉煌时期。
到了道光年间,民间吸闻鼻烟已成为一种时尚,因吸闻鼻烟而起的鼻烟壶,极具中国传统艺术特点,一时成为比阔斗富的工具。
也就是说,鼻烟壶不是穷苦大众玩得起的东西,更何况已经是新社会的七十年代,一副农民打扮的老人怎么可能拥有这件东西?
再三询问之下,憨厚的老人也不多加隐瞒,便说出了这件鼻烟壶的来历。
原来,这东西真是十多年前,老人从福山区古现村的那具红漆大棺材里拿走的碧绿色小瓶……
这几年村里都在搞生产建设,可是因为穷买不起拖拉机,大家伙都愁得不行。老人这才想起了当年拿走的这个小瓶子。
虽然他也拿不准这么小的瓶子到底值不值钱,可是为了给村里做点贡献,他也只好带上小瓶来烟台碰碰运气。
店员听到这里,心中也大概有了数。当年平整土地,没有少挖富贵人家的古坟,想来这鼻烟壶应该是哪个大户人家的陪葬品……
,当文物商店的专家们来到现场,一听老人来自“烟台的福山区古现村”,再一看这鼻烟壶等级颇高,便不由自主的想到了一户人家!
这户人家出了个了不起的人物,在烟台可算得上大有名气,清代末期可是给烟台人挣了脸面的啊!
此人名叫王懿荣,正是福山区古现村人,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金石学家、鉴藏家和书法家,官居国子监祭酒。在今天,相当于上中国最高学府的校长了!
如果你还是想不起他是谁,那么他的一大贡献,你绝对听过!
王懿荣就是第一个发现甲骨文的人,他被称为“甲骨文之父”!甲骨文的出现,让西方一直怀疑是虚构的商朝终于证据确凿,尘埃落定。
经过专业鉴定,这件雕花翡翠鼻烟壶,确实正是当年慈禧太后赐予王懿荣之物!
这么说来,当初几个村民刨开的红漆棺材里躺着的莫非正是这位“甲骨文之父”?
根据史料记载,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入京城!时任京师团练大臣的王懿荣深感愧对朝廷,第二日便在家中投井自尽!
噩耗传到烟台老家,儿子王崇烈悲痛欲绝。他在赶赴京城处理完父亲后事后,变卖家产只留了这只鼻烟壶作为念想,带在了自己身边……
多年后,王崇烈去世,将父亲王懿荣的翡翠鼻烟壶握在手中下葬于王氏家族墓地,也就是今天的古现村附近。
,当年被人挖开的那具棺木,应该是王崇烈的墓葬,并非“甲骨文之父”王懿荣之墓。
其实,王氏后人一直在有人还居住在古现村附近,由于年代久远家族墓地封土大多不在,他们也搞不清楚先祖王懿荣之墓的具体位置了,只能说出来个大概方向。
面对这样一件具有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的鼻烟壶,专家们给老人做了思想工作,也宣讲了政策法规,最终老人同意将其捐赠给烟台博物馆。
王懿荣,这位对中国考古界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人物,就这样默默无闻的灰飞烟灭,只留下一只碧绿小瓶,记录着他曾经留下的一点痕迹……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