芈八子真实画像 芈八子一生真实历史
一芈八子真实评价
《芈月传》中刘涛饰演的芈姝是楚威后所生的嫡女,是孙俪饰演的芈月同父异母的姐姐。后来芈姝远嫁秦国,当上了秦国的王后,而芈姝作为陪嫁不得已成为宠妃。原本以后两姐妹可以互相照顾,但在秦宫数十年的岁月中手足之情消磨殆尽,两人关系渐行渐远。 芈姝当上了秦国的王后,芈月成为宠妃。原本的姐妹之情在芈月生下儿子嬴稷以后与姐姐渐渐分裂,芈姝处处防范打压芈月,而芈月因其对政治的敏感和天份得到嬴驷的欣赏。 芈姝因为失去了赢驷的宠爱,她只能把爱全部放在儿子身上,对秦武王嬴荡百般宠爱,令得嬴荡荒唐到举鼎压死。芈姝又为了保护幼子登基,与儿媳秦武后魏颐各引母国的兵马,展开长达三年的内战,令得秦国几近毁灭。到还是输给了自己的妹妹芈月。 芈月借义渠王之力助儿子嬴稷登基为王,史称秦昭襄王。芈月当上了史上第一个太后,史称宣太后。为了自己死后的安宁,71岁高龄的芈月下令将整个大秦的军队带到地下为自己陪葬,即秦兵马俑。秦宣太后虽然生活在公元前,但她是一个“无神论者”。她认为,人死后没有知觉,所以,最终决定并不需要陪葬墓,更不可能以兵马俑陪葬
作为一部虚构的电视剧,《芈月传》一度火爆荧屏,这部号称“史诗剧”的故事和真实的历史却差之千里。而“芈八子”即秦宣太后的一生,也绝非电视连续剧中所编造的那样。有关她的真实故事是这样的
秦宣太后的丈夫是秦惠文王。秦惠文王是秦孝公的儿子。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使秦国迅速富强起来。秦孝公死后,秦惠文王做了秦王,杀害了商鞅,但仍继续推行商鞅所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
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国之间相互婚嫁。今天用来表示两姓联姻的“秦晋之好”成语,就是源于当年秦、晋两国相互联姻的故事。秦国不仅与晋国相互婚嫁,也与楚国及其他诸侯国相互婚嫁。秦宣太后就是楚国的姑娘嫁到秦国来的。
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实行的婚姻制度是一夫多妻制。秦惠文王的妻子是分等级的,第一等级是王后,第二等级是夫人,其余的名号顺序是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等。当初,宣太后嫁到秦国时,等级是“八子”,因为她姓芈氏,被称为“芈八子”。
芈八子在秦惠文王家庭里的地位一般,在王后、夫人、美人、良人之下,在七子、长使、少使之上。不过,她有两个优势一是有3个儿子;一是有同母异父弟弟魏冉在朝里作官。
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死后,他的王后的儿子秦武王继位。秦武王“有力好戏”。公元前307年,秦武王逞强与大力士比赛举鼎,用力过猛,折断了膝盖骨。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伤断筋骨是要命的病,秦武王不久就去世了。
秦武王英年早逝,没有儿子,王位由谁继承呢?秦武王有许多异母兄弟,芈八子的大儿子嬴稷是秦武王的异母兄弟之一。嬴稷当年19岁,在燕国作人质。芈八子和她的弟弟、也就是嬴稷的舅舅魏冉经过一番努力,使得嬴稷继承了秦国王位。
公元前307年,嬴稷做了秦王,就是秦昭襄王。“母以子贵”,他的母亲芈八子的地位立即上升,荣升为“太后”。从此以后,芈八子就被称为“宣太后”。她的弟弟、秦昭襄王的舅舅魏冉升任为将军。
秦昭襄王年轻,他的母亲宣太后掌管秦国大权。魏冉出任国相,被封为穰侯;宣太后的同父同母弟弟芈戎封为华阳君;宣太后的两个儿子、也就是秦昭襄王的弟弟嬴悝封为泾阳君,嬴显封为高陵君。穰侯魏冉、华阳君芈戎、泾阳君嬴悝、高陵君嬴显这4人的权力极大,当时人们称之为秦国“四贵”。
秦昭襄王在3年后举行了成人礼,“王冠”,开始自己执掌王权。此时,辅佐秦昭襄王的不是秦宣太后,而是她的弟弟、昭襄王的舅舅穰侯魏冉。穰侯魏冉辅佐秦昭襄王,执行商鞅制定的一套耕战政策,启用著名将领白起,不断对外用兵,攻占诸侯国的土地,各诸侯国都很畏惧。司马迁在《史记·穰侯列传》里评论穰侯魏冉说“穰侯,昭王亲舅也。而秦所以东益地,弱诸侯,尝称帝于天下,天下皆西向稽首者,穰侯之功也。”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开放时代,说客们来往于各诸侯国,到处游说。秦惠文王四年(公元前334年),著名说客苏秦就来到秦国,游说宣太后的丈夫、也就是秦昭襄王的父亲秦惠文王,推销他的兼并天下的策略,但秦惠文王婉言谢绝了。
60多年以后,秦昭襄王三十六年(公元前271年),从魏国来了一个说客,名叫范雎。《史记》中有《范雎列传》。范雎游说秦昭襄王,批评穰侯魏冉越过韩国、魏国攻打齐国的纲、寿,目的是扩大他自己的封邑,为个人谋利。范雎提出了“远交而近攻”的军事、外交战略,“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这是一条符合秦国利益和现实的统一六国的战略思想,秦昭襄王欣然接受,以范雎为客卿,一起谋划对外用兵。
范雎受到秦昭襄王的重用后,过了几年,到秦昭襄王四十一年(公元前266年),乘机向秦昭襄王进言,建议秦昭襄王加强自身的权力,做一个唯我独尊的“王”。
《战国策·秦策》中,记录了范雎对秦昭襄王的谈话。范雎分析了诸侯国与秦国的政治形势,认为秦国太后、穰侯、泾阳君、华阳君、高陵君的权力太大,说道“臣今见王独立于庙朝矣,且臣将恐后世之有秦国者,非王之子孙也。”
听了范雎的分析,秦昭襄王认为十分有理,于是“废太后,逐穰侯,出高陵,走泾阳、华阳于关外”。秦昭襄王任命范雎为国相,还把“应”这个地方封给范雎,范雎此后被称为“应侯”。秦昭襄王对范雎说“昔者齐桓公得管仲时,以为‘仲父’。今吾得子,亦以为‘父’。”
秦昭襄王四十一年(公元前266年),秦宣太后的“太后”地位被废除了。宣太后无权无势,身体本来就已衰弱,受此打击,第二年就忧郁而死。宣太后去世后,被埋葬在“骊山芷阳”,也就是今天的洪庆。
电视连续剧《芈月传》中说,大规模的秦兵马俑陪葬墓是为宣太后陪葬的。宣太后在“太后”地位被废后的第二年就去世了。在此形势下,秦昭襄王不可能为宣太后修建大规模的陪葬墓。
退一步讲,宣太后有大规模陪葬墓的话,也不会用兵马俑陪葬。因为,宣太后没有领兵打过仗,生前没有同兵马在一起,死后怎么会用兵马俑陪葬呢?秦兵马俑与宣太后是没有关系的。
宣太后在日常生活中,是需要人陪伴的。《战国策》里记载说,宣太后晚年时很爱一个叫“魏丑夫”的男人,与他有私情。宣太后曾说过“为我葬,必以魏子为殉。”宣太后要魏丑夫为她陪葬,没有说要用兵马俑陪葬。
,秦宣太后虽然生活在公元前,但她是一个“无神论者”。她认为,人死后就“无知”——没有知觉。所以,她最终决定并不需要陪葬墓。
《战国策》里是这样记载的
秦宣太后爱魏丑夫。太后病,将死,发出指令说“为我葬,必以魏子为殉。”魏丑夫非常忧虑。
秦臣庸芮受魏子之托,去说服宣太后,说道“您认为人死了还有知觉吗?”
太后说“无知——不会有知觉了。”
庸芮说“像太后这样无所不知的人,明明知道人死了不会有知觉,为什么还要凭白地把自己所爱的活人与无知觉的死人埋葬在一起呢?如果死人有知觉的话,那么先王(宣太后丈夫秦惠文王)早就生气了,太后纠正错误还来不及,哪里有工夫去私爱魏丑夫呢?”
太后说“好。”于是就撤销了要魏丑夫陪葬的指令。
这才是历史中的秦宣太后“芈八子”的真实故事。
二芈八子真实历史
宣太后本是楚国人,后成为秦惠文王的姬妾,称芈八子。前306年,秦武王因举鼎而死。因秦武王无子,他的弟弟们争夺王位。赵武灵王派代郡郡相赵固将在燕国作为人质的公子稷送回秦国。在宣太后异父弟魏冉的帮助下,公子稷继位,即秦昭襄王。魏冉随后平定了王室内部争夺君位的动乱,诛杀惠文后及公子壮、公子雍,将悼武王后驱逐至魏国,肃清了与秦昭襄王不和的诸公子。三芈八子一生真实历史
秦武王四年(公元前307年)八月,重武好战、争强好胜的秦武王嬴荡在洛邑与孟说比赛举“龙文赤鼎”时大鼎脱手砸断胫骨而亡,时年仅二十三岁。秦武王无子,秦国众臣迎立武王异母弟、在燕国作人质的公子稷回国继位,是为秦昭襄王。赢稷继位后因年少由其母宣太后执掌朝政,以舅舅魏冉为将军。时年仅三十多岁的宣太后芈八子走上了秦国的政治舞台,她将在之后的数十年中左右秦国的国政,也掀开了中国历史上太后掌政的开端。
宣太后,芈姓,又称芈八子,战国时期秦国王太后。她是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赢稷之母。芈八子本是楚国人,之后嫁入秦国成为了秦惠文王的姬妾,称芈八子。年少的赢稷在母亲和舅舅魏冉的帮助下即位后,国政由宣太后执掌。宣太后执政后,做的就是稳定秦国内部,她先是诛杀了做乱的公子壮、公子雍及支持他们的惠文后(秦武王之母,因拥立公子壮为君而被杀),并将秦武王后驱逐至魏国,肃清了与秦昭襄王不和的诸公子。之后又任命魏冉为秦国国相,封自己的两个弟弟和两个儿子以显爵(穰侯魏冉、泾阳君公子芾、华阳君芈戎、高陵君公子悝合称“四贵”,权倾朝野)。通过这些举措,宣太后将朝政大权牢牢的控制在以自已为主的小集团中,而秦昭襄王反而成了摆设。虽然秦王赢稷知道母亲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使秦国变得更加强大,但他也知道迟早有一天,他所代表的王权要和母亲代表的外戚势力彻底摊牌。
宣太后执政后,秦国继续奉行远交近攻的军事外交政策,其间数次击败楚国,大败韩国、魏国。秦昭襄王十四年(公元前293年),秦将白起率秦军大败韩、魏联军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级,天下震动。其后韩、魏两国纷纷割地求和,诸国谈秦而色变。在对外不断征伐的,秦国进一步巩固对巴蜀的统治,巴蜀地区的稳定为秦国提供了稳定的大后方并供应战争所需的粮草和兵员。宣太后还改变了正面征讨义渠国的策略,采用怀柔、拉拢的政策以堕其志,并且在义渠王赴秦国朝拜之际将其留在咸阳,长期与其淫乱并生下二子。到公元前272年(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宣太后诱杀义渠王于甘泉宫中,秦国趁机发兵攻灭义渠,在义渠的故地设立陇西、北地、上郡三郡。义渠隐患的解除,不仅消除了秦的后顾之忧,戎地骁勇的士兵众多的牲畜 ,还为秦灭六国提供了雄厚的军事资源。
时间进入了公元前266年(秦昭襄王四十一年),这时的宣太后已经进入了垂暮之年,在这一年她交出了国政并退居幕后。也是在这一年秦昭襄王任命范雎为丞相,封为应侯。韩国、魏国、楚国等诸侯国在秦国的大举征伐下丧失了大片的国土,秦国离最终统一天下的日子也只剩下了不到五十年了。次年的十月,执掌秦国朝政近四十年的宣太后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她的儿子秦昭襄王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葬于芷阳骊山。
四芈八子历史真实记载
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后,“太后”的称谓,就始自这个女人。正如“皇帝”的称谓始自她的曾孙嬴政。大多数人都知道中国历史上女皇只有武则天,以及不是女皇胜似女皇的吕雉、慈禧。
可能你不知道,秦宣太后是一个绝不逊色于武媚娘的狠绝的女政治家,正是在她手里,秦国的军事力量变得十分强大。可以说,没有她,就没有后来的横扫六国的大秦国。
她与武则天等人的不同在于,武则天打压儿子、吕后控制儿子,而秦宣太后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帮助儿子。她不惜一切代价,包括不顾个人名誉,甚至不惜用计害死真爱她的义渠王,去帮助儿子秦昭襄王成就大业。
一个女流,能把秦国变得如此强大,绝不仅仅因为美貌。
芈八子本是楚威王最宠爱的公主,非常聪慧。嫡公主芈姝远嫁秦国,芈八子作为陪嫁,跟随姐姐嫁入秦国,开始了新的人生。
姐姐芈姝当上了秦国的王后,妹妹则成为秦惠文王的姬妾,称芈八子。姐妹关系还是不错的,一度联手平定后宫奸邪。
芈八子和秦王是真感情,以至于秦王死后,芈八子不顾一切、不惜任何代价,也要辅助他们的儿子建立大业。她说“未遇见秦王之前,自己只知看中儿女之情,白水鉴心清澈如溪,结识秦王之后才知,这世上还有另一种高岸深谷的情义。”
在芈八子生下儿子嬴稷以后,两姐妹的感情开始分裂。秦王赢驷的心都给了芈八子,姐妹反目。诸子争位,秦王嬴驷抱憾而亡。
芈八子说“大争之世人人皆有争心,不争则亡。”
秦王驾崩后,芈姝将芈八子和她的儿子发配到遥远的燕国。
正是在燕国,芈八子遇到了义渠王翟骊。义渠王爱上了芈八子,不顾一起地让她成为了自己的王妃。
,他不知道,也没有看清楚,美貌无比、风华绝代的芈八子,不是一个满足于安逸生活的小女人,她的心很大,很大。所以,注定她不会在他那里待一辈子,纵使她也肯为他生儿育女。
她的笑容背后,有多少泪水哀愁,有怎样的期许,义渠王是没有、也永远不会知晓的。她的内心深处,最重要的,还是她的国,她的家,她的儿子。为了这最重要的东西,她可以作出任何牺牲,包括感情。
秦武王嬴荡举鼎而亡,秦国大乱。芈八子渴望回到秦国。在她的心里,秦国才是她真正的、唯一的家,她的儿子也必须在秦国才能有所为。
她说过“眼下我们不得不分开,就是为了有一日我们可以平平安安团聚在一起。我虽出身王族,却一直被人踩在脚下,一无所有,我不墨守成规,也不怀挟偏见,我既能一掷决生死,又能一笑泯恩仇。”
正是有这样的果敢与智慧,芈八子最终在义渠王翟骊的相助下,重新回到了秦国,并借义渠军平定了秦国内乱。
芈八子辅佐儿子登基,儿子嬴稷登基为王,史称秦昭襄王。芈八子当上了史上第一个太后,史称宣太后,以太后之尊临朝听政。
为了儿子江山的稳固,芈八子狠心诱杀了义渠王,杀害了她为义渠王生下的两个孩子。这样的决绝,真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只有芈八子做得到,所以,只有芈八子成为太后。
宣太后主政时任用弟弟魏冉、芈戎等人,极大限制了秦昭襄王的权力。魏国人范雎逃亡至秦国后,受到秦昭襄王的重用。范雎向秦昭襄王建议收回权力,以免造成弑君篡国的祸乱。
秦昭襄王采纳了范雎的建议,废宣太后,将魏冉、芈戎等驱逐出国。
宣太后执政41年,她开创了女性执政的先河,她以盖世的智慧,周旋于群雄之中,游弋于列国之间,左右着时局。在她的铁腕政权下,秦国从一个弱国,逐渐走向强大。
她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一个角色——母亲。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保障她儿子的安全和江山。
正是她的这种至高无双的母爱,保障了政权的平稳交接,消灭了秦国的西部大患,使秦国此后可以再无后顾之忧、一心向东发展。她是一个合格的母亲和太后,更是一个天生的出色的政治家。
她的光辉灿烂、跌宕起伏的一生,都献给了秦国,为秦朝的政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她说“天下奉秦,是秦国的必将成就,或许你我有生之年见不到,但该要我们的儿孙替我们做到。”
她以政治家的战略眼光,看到了她百年以后的历史。她的子孙嬴政,真的实现了统一六国。这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太后,以她的前世之功,最终成就了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秦始皇。
五历史芈八子真实人物
倘若秦国没有芈八子,恐怕最终横扫六国的就未必是秦国了,对当年的秦国来说,芈八子的存在是非常重要的,正因这么个女子的存在,险些被断送的秦国才得以躲过大难。
芈八子,出身楚国贵族,八子乃是其嫁入秦惠文王之后的封号,并非其名字,历史上并没有留下芈八子的真实姓名。
与影视作品中存在巨大差异的是,芈八子不太可能是楚国的公主,毕竟当时诸国之间联姻极其注重血统,倘若真是公主,即便是庶出,也不会轻易成为妾室,而且没有留下只言片语的相关记载,而芈八子的确与楚国王族同姓氏,应该是楚国的旁支宗室贵族。
由于历史上关于芈八子的记载,尤其是其成为太后之前的记载非常有限,所以当年秦惠文王对其到底是不是那么宠爱,也是个谜。
从其以自身为饵引诱义渠王这件事来看,芈八子应当颇有姿色;
从其成为太后执掌秦国数十年来看,芈八子应当极有手段;
秦国后宫分成八等王后之下设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与少使,从这里看,芈八子的地位也并不是很高,而且其子嬴稷,还曾被送去燕国做质子,显然不太像是个宠妃应该会有的待遇。
不过奇怪的是,秦惠文王膝下子嗣不多,而芈八子一人诞育三个,也是嬴驷的后妃之中唯一诞育两个以上子嗣的人,而从这个角度来看,芈八子又好像相当得宠。
这个非常矛盾的现象,可能最合理的解释就是,芈八子的娘家相当没落,相对于其他的嬴驷后妃来说不算高贵,在那个非常注重血脉家世的时代,芈八子再怎么得宠,仍旧属于后宫之中的弱势群体,秦惠文王再如何宠爱,也很难偏私。
芈八子有个同母异父的弟弟,叫做魏冉,虽然楚国有别于中原教化,在有些方面还是非常注重的,倘若芈八子的娘家真的是高门显贵,其生母自降身份改嫁生子。
不论如何,在秦惠文王在位期间,芈八子并未崭露头角,毕竟秦惠文王也是秦国历史上出了名的有为之主,也轮不到后宫妇人来放光芒异彩。
而嬴驷薨后,惠文后魏氏嫡出的嬴荡继位,即秦武王,历史上的秦武王也是一代雄主,开疆拓土颇有功勋建树,只可能勇武太甚,前往洛阳窥伺周天子的九鼎,结果举鼎而亡。
秦武王的死,成为芈八子命运的转折,也成为秦国命运的转折。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薨逝之后,因其膝下无子,秦国诸公子纷纷开始争夺王位,而芈八子的弟弟魏冉力排众议,与芈八子谋定嬴稷为君,魏冉颇有权势,加上赵国、燕国与芈八子娘家楚国的助力,嬴稷顺利登基。
年幼的嬴稷即位后,诸公子不满,并展开了真刀真枪的互相攻伐,一时之间,秦国大乱,山东六国趁虚而入,准备彻底解决掉秦国这么个巨大的威胁,这次叛乱非同小可,几乎差点断送掉了秦国数百年积累下来的基业。
而最终,迅速将这场叛乱平息下去的,也是芈八子与其娘家人,当时的秦国内忧外患,内里诸公子犯上作乱,沙发不断,外部六国落井下石,都在盯着秦国,这种情况之下能够收拾残局的人,其手腕之凌厉,可见一斑。
虽然仅仅是后宫妇人,但芈八子的见识与手段绝非寻常人可比。
- 为了秦国,她能以自身为饵,隐忍数十年光阴诱灭义渠;
- 为了秦国,她能毫不犹豫对自己的母国出手,秦军直捣郢都,险些毁掉了楚国宗庙;
- 为了秦国,她能公然在朝堂上说段子。
- 为了秦国,她能直接诛灭自己与义渠王所生之子,哪怕的确是她亲生。
古人所说的妇人之仁,在芈八子身上一丝不存,而男子该有的杀伐决断,在她身上体现得却过犹不及,从其一生的作为来看,她仿佛就是为权而生,为秦国而生。
芈八子是历史上首个称太后的女子,也是史料记载之中首个公开称制临朝的后妃,当时嬴稷年幼,芈八子执掌朝堂,让秦国安然度过了艰难时期,而之后的几十年里,成为宣太后的芈八子依旧不愿松手,以至于秦王如同虚设,秦国“只知四贵与太后,不知有秦王”。
这是后世站在君王的角度来看做出的结论,但平心而论,芈八子垂帘几十年,虽然使得王权旁落,但其并未胡作非为,反而使秦国国力蒸日上,这是事实。
历史没有如果,即便是有,当年的秦国倘若没有芈月,恐怕在季君之乱中就已消散湮灭,芈八子能做到的已经是最好,她都已经把秦国推向了横扫六国的道路了,要秦国更强,以当时的情况来看,难于上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