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孤独的小行星,世界最孤独的小行星

社会奇闻 2023-03-15 10:44www.188915.com奇闻趣事

世界最孤独的小行星。这颗小行星名叫“奥陌陌”,是一颗彗星,距离地球大约1.6亿公里,在太阳系中属于比较特殊的存在。因为它的轨道非常奇怪,周围环绕着一圈巨大的气体漩涡,科学家认为这可能是外星文明发射的探测器,想要进入地球进行研究。不过,这颗小行星并没有被人类发现,也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它会成为人类的一员。

一世界最孤独的小行星是什么

矮行星,或称“侏儒行星” 太阳系里的矮行星除在冥王星轨道外发现了越来越多的类冥天体,其中有许多被认定为矮行星。太阳系中矮行星的总数可能高达数十颗。到目前为止,被正式确认并由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命名的矮行星一共只有5颗,分别为谷神星、冥王星、阋神星、鸟神星和妊神星。

矮行星是如何定义的?

矮行星和一般的行星很像,有着行星级别的质量,所以矮行星也是球形的,但矮行星和小行星不一样,它们都围绕着太阳转,两者最大的不同是矮行星的轨道很颠簸,它们的轨道也是其它天体的轨道,但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目前承认的矮行星只有5颗,根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说明,定义矮行星需要至少符合4个条件。

第一、轨道围绕着太阳。

第二.有足够的质量足以克服刚体力,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形状,也就是接近球体。

第三、未能清除在轨道附近的小天体。

第四、不是一颗卫星。

所以它们和一般行星的本质区别就是,一般行星的轨道要干净得多。

由于阋神星的出现,冥王星被降级为矮行星

在冥王星被发现的数十年时间内,由于错误的估计了冥王星的体积,使得冥王星被当作第九大行星,被写入了各个国家的教科书里。2005年1月5日,一个注定让冥王星颤抖的日子,来自“柯伊伯带”的“阋神星”被天文学家发现, 由于当时观测数据失误,使得天文学家将它的体积错误的预估,认为“阋神星”是一个比冥王星还大的行星,被NASA和其发现都称为“第十大行星”。通过这次观测,柯伊伯带,也正式进入了人类的视野,随着更多的柯伊伯带的天体被发现,这就代表着如按照现在的定义,那么太阳系很快就会出现第十一颗行星。2006年8月24日下午,通过激烈的讨论和科学的分析,国际天文联合会,对行星进行了重新的定义,将冥王星和阋神星定义为矮行星。矮行星是一种介于行星和小行星之间的天体,它的质量足以克服固体引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并且没有清空所在的轨道上的其它天体,也不是卫星。后来天文学家对“阋神星”进行了更加精密的观测,发现“阋神星”的直径约为2326千米,比冥王星的2371仅仅是小一些。在阋神星的上空,有一颗卫星阋卫一在围绕着阋神星旋转,天文学家将这颗卫星命名为“迪丝诺美亚”这些伊伯带的天体远离太阳系的中心,在那片寒冷的区域里,孤独地存在。

下面简单介绍下5颗矮行星

冥王星

是柯伊伯带中的矮行星,是第一颗被发现的柯伊伯带天体。

冥王星是太阳系内已知体积最大。质量第二大的矮行星,在直接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中,冥王星体积排名第九,质量排名第十。

谷神星

是太阳系中最小的、也是唯一位于小行星带的矮行星。

由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发现,并于1801年1月1日公布。200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谷神星”重新定义为矮行星,谷神星曾被认为是太阳系已知最大的小行星,直至后来被降为矮行星。

阋神星

是一个已知第二大的属于柯伊伯带及海王星外天体的矮行星。

根据早期数据观测估算比冥王星大(2015年7月,美国航天局公布的最新数据中,冥王星直径约为2370公里,阋神星直径约为2362公里)在公布发现时曾被其发现者和NASA组织称为“第十大行星-齐娜”。

鸟神星

是太阳系已知的第三大矮行星,亦是经典柯伊伯带天体中最大的两颗之一。

鸟神星的直径大约是冥王星的3/4,已知鸟神星有一个小卫星,小卫星比鸟神星暗1300倍。距离鸟神星大约20900公里,直径大约160公里。

妊神星

柯伊伯带的一颗矮行星,妊神星是太阳系的第四大矮行星,它的质量是冥王星质量的1/3。

2008年9月17日,国际天文联合会(IAU)将这颗天体定为矮行星,并以夏威夷之神“哈乌美亚”为其命名。

所以说明太阳系不止只有冥王星一夥矮行星。

二世界最孤独的小行星是哪一颗

如今天文学家们正在定期跟踪数千颗小行星。上万颗小行星已经被天文学 家们所识别,这些小行星已经被天文学家们列入星表当中。根据天文学家们的 估计宇宙中至少存在100万颗小行星;我们在地球上可以观测到大约1/10的 小行星。

三世界上最孤独的小行星

在宇宙中,并非所有的行星都像地球这么幸运,能够绕着自己的宿主恒星公转,获得光芒和热量。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宇宙中还有许多的流浪行星,它们没有任何同伴,孤独地在星际空间穿梭。

孤独的流浪者

有些科学家认为,仅仅在银河系内,就有数十亿颗流浪行星。对于我们来说,想要发现这些行星实在是太难了。在夜空中,金星、木星、火星这些行星是最明亮的几个天体,这是因为它们反射了大量的太阳光。而流浪行星不同,它们距离我们比八大行星远得多,而且也没有宿主恒星照射,所以直接观测到它们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人类已经发现了四千多颗系外行星中,只有那么几颗是流浪行星,而且其中还有一些只是疑似,并未而且很难被确认身份。

即便如此,科学家还是根据已有的知识提出了一些推断,他们认为我们能观测到的大部分流浪行星都非常巨大,质量在木星2-40倍之间。不过,就在最近,科学家们还真的发现了一颗小型的流浪行星,它的质量大约和地球一样,凭借自己单薄的身躯,流浪在银河系的中心地带。

根据10月29日发表于《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的论文,这很可能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小的流浪行星。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将可以证明一些在很长时间内都悬而未决的理论。

论文的主要

爱因斯坦的凸透镜

那么,连数倍于木星质量的巨大流浪行星都难以观测,为何这一次他们能发现这么小的呢?

实际上,科学家们并不是直接观测到它的,而是间接发现的。他们利用的方法,正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给我们的启示引力透镜法。

我们上中学的时候就知道,光沿直线传播。在天体尺度的引力作用下,空间会发生扭曲,光虽然在自己经过的空间内没有转弯,路径却随着空间一起发生了扭曲。,如果一个天体运行到某个很亮的大天体和地球之间时,背景天体四周的光会在前景天体的引力扭曲下稍微向地球聚拢,形成凸透镜的效果,并且像凸透镜一样能使背景天体视觉亮度提升,这个方法被称为引力透镜法。

通常来说,我们会利用星系尺度的强大引力观测背景星系,这种情况下光线的扭曲比较明显。不过如果仪器足够精密,那么也可以用来观测行星所产生的引力透镜效应,此前科学家已经在拥有宿主恒星的系外行星上取得过一些发现。对于流浪行星来说,虽然它没有宿主恒星的光线可以扭曲,但它在途径其他明亮天体的时候,同样可以产生引力透镜效应,这就是这次能够发现它的重要原因。

难度仍然存在

即便如此,流浪行星的尺寸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科学家的观测难度。前景天体越小,导致背景天体光线扭曲的程度也就越小,给我们留下的观测时间也就越短。研究人员介绍,如果流浪行星有几倍的木星质量,那么它产生的引力透镜效应将可以在几天之内都被我们观测到;对于地球质量的行星来说,它只能让背景天体的亮度在几个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增加,然后就会完全恢复。,科学家们专称这些为微引力透镜现象。

Mroz指出“观测到微引力透镜的几率微乎其微,如果我们只盯着一个源天体,恐怕要至少等到100万年才能看到它出现微引力透镜现象。”

最小的流浪行星

,他们并没有做这种几乎可以说徒劳无功的守株待兔行为,而是扩大搜索范围,对数亿颗恒星进行观测,这就可以大大提升观测到的概率。幸运的是,波兰华沙大学等机构正在进行这样的项目,那就是光学引力透镜实验。从1992年至今,他们已经至少发现了17颗系外行星。

利用这个项目,Mroz和他的团队对银河系中心进行了观测,寻找微引力透镜现象的蛛丝马迹。

终于,在2016年6月,他们捕捉到了迄今为止时间最短的微引力透镜事件,它仅仅持续了42分钟。他们马上意识到,在距离我们27000光年、也就是银河系中心处,发生了不同寻常的事情!

据推测,这个天体的质量大约在0.5-1个地球质量之间,这意味着它是一颗行星,并且极有可能是岩石行星。它的质量难以确定,是因为它和源天体之间的距离目前还无法测量。但不论是理论质量的上限还是下限,都 足以让它当之无愧地成为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小流浪行星。Mroz自豪地说这将是人类的行星形成理论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研究表明,前景天体周围至少8个天文单位(12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任何恒星与它有引力作用。据推测,它很可能曾经在一颗恒星周围公转,由于不小心运行到了一颗巨行星的旁边,被甩出了自己所在的系统,成为了孤独的行者。

小行星,大秘密

这颗行星的出现,也验证了此前的一些理论。Mroz介绍说“行星形成理论有过预测,认为大部分流浪行星应该是和地球质量相同或者更小,但这是我们第一次真的发现这样的天体。爱因斯坦的理论让我们能够检测到游荡于银河系中的这么一小块‘石头’,真的是很不可思议。”

而本次研究的参与者之一、华沙大学的Radek Poleski则信心十足地说像这样的岩石行星,很有可能即将被大量发现。凭借着拥有近30年历史的光学引力透镜实验,以及未来将要发射的NASA南希·罗曼太空望远镜,人类的观测能力将会进一步提升,发现更多更小更暗的天体,解开更多宇宙的秘密。

这些行星,它们在流浪,不再孤独。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