罄竹难书的故事和意思,揭成语罄竹难书的出处

民俗风情 2025-04-26 03:22www.188915.com民俗风情

罄竹难书——深藏的罪状与故事

罄竹难书,这是一个充满历史沉淀的成语。其背后隐藏着一段段深刻的故事和丰富的意思。让我们一同揭开这个成语的神秘面纱,其出处和背后的故事。

罄竹难书,字面上解释为罪行繁多,连竹简都无法写完。在古代,人们用竹简来记录文字,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罪行的繁多和严重。它是一个贬义成语,拼音为qìng zhú nán shū。

这个成语的来源,要追溯到隋唐时期。当时,李渊在太原起兵,为了争取人心,他大开粮仓,救济灾民,并招募义兵。与此李密在河南省东部拥有极大的力量,他发表了一篇声讨隋炀帝的檄文,其中有一句名言:“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把南山的竹子全部做成简策,也写不完炀帝的罪状;即使让东海的波涛翻滚,也流不尽炀帝的罪恶。后来,人们用“罄竹难书”来形容罪行之多,难以写完。

这个成语的故事背后,还涉及到李渊和李密的争斗。李密声势浩大,李渊为了拉拢他,不得不遣使通书。李密自恃力量雄厚,要求李渊亲自到河南来与他缔结盟约。李渊不敢得罪李密,但又不想冒险前往河南。他采取了观望的态度,同时用温大雅回了一封书信给李密,信上恭维李密为天子之选。李密看到信后非常高兴,从此对李渊深信不疑。

除了上述的故事来源外,“罄竹难书”这个成语还有一些出处和典故。例如,《吕氏春秋》中的“乱国所生之物,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也”以及《汉书·公孙贺传》中的“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辞”,都表达了“事端繁多,难以尽述”的意思。《新唐书·李密传》中的记载是最广为流传的版本。

“罄竹难书”这个成语背后隐藏着丰富的故事和深刻的含义。它不仅描绘了罪行的繁多和严重,还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个成语也常常被用来形容罪行或错误之多,难以一一列举和纠正。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