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写文章骂武则天却被武则天赏识
在历史的洪流中,一段关于骆宾王与武则天的故事被传为佳话。骆宾王,这位初唐文坛的璀璨明珠,因一篇激昂的《讨武曌檄》而名垂青史。
徐敬业叛乱之际,骆宾王挥毫泼墨,将武则天的过往行为一一列举,言辞犀利如刀,直戳其短。他在文中痛斥武则天的种种罪行,称她为“伪临朝”,控诉她的秽乱宫闱,弑君鸩母,人神共愤。当这篇檄文流传至武则天手中时,她并未因此而大怒,反而被骆宾王的才华所吸引。
在资治通鉴的记载中,武则天看到檄文后,并未责怪骆宾王,反而归咎于宰相,认为如此人才竟被埋没。她感叹说:“宰相之过也。人有如此才,而使之流落不偶乎!”这样的言语中流露出的是对人才的渴求与欣赏。
骆宾王的文章骂醒了武则天,也骂出了自己的命运。他虽被武则天赏识,但并未改变他对武氏的立场。他与徐敬业一同起兵反抗,决心不改初心。而武则天作为一个富有智慧的统治者,她对骆宾王的才华欣赏并非仅限于口头,更是体现出她的大度和爱才之心。
在这段历史中,我们看到了武则天的另一面——一个能够欣赏并重视人才的皇帝。她不仅不因为骆宾王的批评而愤怒,反而欣赏他的才华,这样的心胸和气度实属罕见。骆宾王与武则天之间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同时也要欣赏和学习他人的优点。
骆宾王的《讨武曌檄》不仅是一篇激昂的战书,更是一个时代的见证。它见证了骆宾王的才华与勇气,也见证了武则天的智慧与大度。这段历史佳话将永远被铭记,成为后人传颂的佳话。
无论是武则天还是骆宾王,他们都是历史的璀璨星辰,各自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他们的故事将永远被后人传颂,成为历史的珍贵财富。对于奇技网的读者们,希望你们能够关注这段历史佳话,感受其中的韵味与启示。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们的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