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大婚礼单 末代皇帝大婚礼单都有什
在金秋的十月,一场特殊的展览在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的郭沫若纪念馆内拉开帷幕。这场展览的主角是一位名叫爱新觉罗·毓岚的高级退休教师,他是末代皇帝溥仪的侄子,手中珍藏的一份溥仪大婚礼单在此次展览中首度公开亮相。
毓岚,生于醇亲王府的1948年,身为末代皇帝的侄子,他的血脉中流淌着皇家的尊贵与历史的厚重。他做过知青,上世纪70年代中期回城后成为一名语文教师。因为家学渊源,他从小受父辈的国学启蒙,后来对收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此次展览展出的500余件套文物,是他几十年来的收藏精华。其中,那份红色的溥仪大婚礼节单尤为引人注目。在这份礼节单上,每一个婚礼细节的安排和人员分工都被用隽秀的楷书精心记录。
1922年12月1日,溥仪与婉容的大婚典礼举行。虽然清王朝已被推翻多年,但溥仪仍然保持着皇帝的尊号,所以他的婚礼依然按照清朝的旧例来办。这份礼节单见证了那个历史时刻的繁文缛节,让我们得以窥见末代皇帝婚礼的庄重与复杂。
毓岚先生表示,虽然单子上的礼节看起来繁杂,但与历史上其他清帝相比仍显得简约。他强调,自己收藏这些文物完全是出于一种对历史的热爱和尊重,而不是为了发财。他希望通过对这些文物的展示,让更多的人了解那段历史,引发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思考。
除了大婚礼节单,展览中还有第一代醇亲王手书的治家格言,其中头一句“财也大,产也大,后来儿孙祸也大”引发了广泛关注。这句格言展示了视财如祸的哲理观点,让现代人在欣赏的同时也不禁反思。
毓岚先生透露,他收藏的溥仪大礼仪礼节清单和治家格言都是后来落实政策后返还回来的。他珍视这些文物,因为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家族情感的承载。他希望通过这次展览,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大家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