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猿声啼不住_两岸猿声啼不住的意思
文章中提到,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早发白帝城》。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创作了这首诗,描绘了从白帝城到江陵的美景。文章还介绍了这句诗的背景和含义,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和文化背景。文章还通过外交场合的引用,展示了这句诗的现代意义和价值。
第三句所描绘的境界更是玄妙难言。在古老的三峡之中,常有高猿长啸。为何说“啼不住”了呢?不妨借鉴我们在盛夏长日里乘坐飞驰的汽车行驶在林荫路上的经验。四周的蝉鸣声声,因车速飞快而融为一体,成为一片和谐的蝉鸣。这恰如李白在出峡时,面对猿声山影交融的场景,身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那种畅快与兴奋难以言表。
清人桂馥读至此处,不禁赞叹第三句的妙处,称其能使整首诗精神焕发。的确,瞬息之间,轻舟已穿越“万重山”。为了形容船行之快,诗人并未直接言明,而是巧妙地用猿声山影来烘托,并巧妙地赋予船一个“轻”字。这个“轻”字并非单纯描述船的重量,而是充满了更深的意蕴。在三峡的水急滩险中,诗人逆流而上时,不仅觉得船重,心情也更为沉重。如今顺流而下,船行轻如无物,其速度可想而知。当“危乎高哉”的“万重山”一过,轻舟进入坦途,诗人历经艰险后重履康庄的快感不言而喻。这两句诗既是景色的描绘,又是个人心情的抒发,更是人生经验的浓缩,精妙绝伦。
整首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的感觉。除了欣赏其气势之豪爽、笔姿之骏利外,更需深入理解其内涵。这首诗洋溢的是诗人经历艰难岁月后突然迸发的激情,因此在雄峻迅疾之中又带有豪情欢悦。后人赞此诗为“惊风雨而泣鬼神”,千百年来被人们视为珍品。
为了表达欢快的心情,诗人特意选用平“删”韵的间、还、山作为韵脚,读起来悠扬轻快,令人百诵不厌。每一个字、每一个句都在跳动,都在诉说着诗人的喜悦与激情,仿佛让我们也置身于那艘轻舟之中,随着诗人的笔触快速穿越万重山,感受那无尽的畅快与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