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开篇,让我们跟随时间的脚步回到公元221年的成都。那时,刘备在此登基称帝,蜀汉的辉煌似乎如日中天。在这荣耀的背后,一场关乎未来的重大决定正在酝酿之中。刘备决定挥军东征,目标直指孙吴。这一决策立刻在蜀汉内部引发了激烈的争议。
当时,蜀汉的二把手因家兄在东吴而保持沉默,但有人对刘备的这一决策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蜀汉的主要敌人是曹魏,东吴并非当前的主要目标。决心坚定的刘备并未采纳这些建议,他派遣赵云前往江州,而自己则亲自率领大军东征。
战事初期,蜀汉军队凭借锐气大振的表现,一路过关斩将,攻打到秭归一带。形势随即发生了逆转。陆逊作为大都督,以逸待劳的策略成功将刘备困守在夷陵一带。一场大火烧毁了蜀汉的连营,刘备的军队遭受重创。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刘备坚持东征呢?
有人认为,刘备是为了给关羽报仇才选择东征。确实,关羽的死对刘备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但更深层的原因,是刘备感到时光不等人。作为一个有雄心的政治家,他有着宏伟的蓝图和梦想。他知道自己的生命已经接近尾声,所以他想要趁自己还在世的时候,进行一次大搏。这与后来诸葛亮的北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刘备是一个刚毅果断的人。他从不因为一两次的失败而退缩。即使在战败时,他也能临危不惧,甚至不惜装死以保存性命。在荆州时,他身无立锥之地,周围的人都对他有所提防。但在长坂坡经历了一场几乎丧命的战斗后,他依然能够重新崛起,最终在汉中战胜曹操。
对于刘备来说,他不怕荆州的丢失,但他清楚自己的时间有限。他渴望实现自己的梦想,但选择的道路太过艰难。在笔者看来,刘备从不言败。在他登基的时候,曹魏的实力强大,他只能先选择东征,以实现他当初的愿望。即使面对再大的困难,他也从未放弃过自己的梦想和追求。这样的刘备,值得我们敬佩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