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野史:朱熹曾用小米粥招待自己的朋友
从古至今,无论是武将还是文人,都有着三大共同之处:他们都是名人,他们钟爱饮酒,他们在饮酒时偏爱简单品尝。
韩世忠和朱熹就是其中的两位典型代表。韩世忠在饮酒时,注重的是酒本身的纯粹味道,不想让下酒菜掩盖了酒的原味。而朱熹则是因为过于节俭,在饮酒时尽量不点菜,以节省开支。
当辛弃疾前往福建赴任,顺便拜访好友朱熹时,两人的相聚总是少不了酒的陪伴。酒桌上只有酒,没有下酒菜,这让辛弃疾觉得有些尴尬。朱熹便让仆人用盐水煮了一碟黄豆佐酒。如果你只喝一杯而吃两粒黄豆,朱熹的脸色就会沉下来。
关于朱熹的这种待客之道,有两种可能的解释。第一种解释是,朱熹想要借此教育辛弃疾。辛弃疾豪奢的名声在外,花钱如流水,而且娶了许多小老婆,影响很不好。朱熹可能希望通过简单的待客方式,让辛弃疾明白节俭的重要性,不要过于铺张浪费。
另一种解释是,朱熹本人就是这样节俭,节俭到了有些小气的地步。他在武夷山讲学的时候,自己的伙食也很简单,通常只有小米饭和茄子。即使茄子熟了,也只是用姜末和米醋拌着吃。他对自己的饮食要求俭省,但也因此得罪了一些来访的客人。
有一个叫胡纮的人拜访朱熹时,就因吃了顿简单的饭菜而心生不满。他对朱熹的学生抱怨说,这样的待遇简直不像待客之道。多年后,胡纮中了进士,当了御史,甚至想要整朱熹。虽然他批评朱熹待客寒酸无法上台面,但他却转而造谣说朱熹不孝,甚至让老太太吃长了毛的陈米。在他的鼓动下,朱熹被朝廷斥责,甚至连他所倡导的理学也被视为“伪学”。
无论是武将还是文人,他们在饮酒时的简单生活方式都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态度。有时候这种节俭和简单也会给他们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误解。男人对自己狠一点是对的,但在待人接物上,还是应该注重礼节和人情世故,避免因为过于简单而得罪他人。
民俗文化
- 宋代野史:朱熹曾用小米粥招待自己的朋友
- 乾隆写诗什么水平?4万首诗里就一首出名
- 汉宣帝刘询执政期间有什么样的作为?一直被忽
- 宇文护杀了三位皇帝,后来什么结局?
- 谢道清是谁?一个在南宋给元朝的投降书上签字
- 水浒里并称武功最高的并不是一百零八将-
- 刘备伐吴时蜀汉正处巅峰时期 刘备为什么还会败
- 吕布被杀后还有一个女儿 曹操又是怎么处理她的
- 朱元璋从一个和尚坐上皇帝 朱元璋打仗的水平到
- 李世民临死前出昏招 给李唐后代竟带来横祸
- 为何只有萧何在朝中安安稳稳?刘邦不动萧何的
- 贾南风是什么形象?她是如何毁掉西晋的
- 武则天为尼为何没有剃度,她为什么可以带发修
- 慈禧太后坚持喝人乳30年 一天最多11个奶妈
- 的裴行俭有多全能呢?
- 馒头是诸葛亮发明的?其实早在战国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