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死后选择和谁合葬
武则天死后与唐高宗李治共同安息在陕西咸阳市乾县的乾陵之中。这座陵墓选址独特,位于乾县县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之上,展现了其非凡的地位与尊贵。乾陵的建造始于弘道元年,当时武则天命吏部尚书韦待价负责整个工程。次年的八月,唐高宗李治在此长眠,而乾陵工程并未就此停止,继续推进,直至神龙二年武则天也葬入此地。
乾陵的建造方式体现了古人对天地的敬畏与尊重,采用“因山为陵”的方式,整个陵区仿照京师长安城的布局。除了主墓之外,还有十七个小型陪葬墓,这些墓葬中安息着皇室成员和功臣。在乾陵门前,两块石碑矗立,其中一块是高宗的墓碑,上面刻有武则天的题词;另一块则是武则天的无字墓碑,似乎在诉说着一段未解的历史。
关于乾陵的选址,背后有一个神秘的故事。在唐高宗病逝后,武则天决定在关中渭北高原选择风水宝地建造帝陵。她命令朝廷在全国范围内挑选出两位著名的风水大师——袁天罡和李淳风。这两位大师各自用自己的方式找到了同一处宝地,经复查后,武则天下令立即开工,将乾陵修建在此地,以安息唐高宗。而她自己,也在日后选择了与高宗合葬于此。
乾陵的地形地貌独特,完美体现了阴阳交合、天地合一的哲学思想。这座陵墓也充满了神秘色彩。朱雀门外的神道两侧的石像头部缺失,引发了无数的猜测和传说。据民间传闻,这些石像的头部是在明朝时期被百姓砍掉的。
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存在两个名为“乾陵”的地方——陕西的乾陵和辽宁北宁的乾陵。尽管相隔三百年,但两陵有许多相似之处,包括皇帝的长期患病、皇后的摄政、皇帝的先去世、皇后的临朝称制等等。这些巧合使得这两座乾陵在历代帝陵中显得尤为独特。
以上便是关于武则天死后与唐高宗合葬的全部内容。想要了解更多历史趣事和奇闻异事,请继续关注我们的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