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刑为何要选在午时三刻-竟为了避免鬼上身

历史人物 2025-04-02 23:15www.188915.com历史故事

各位看官,在沉浸于古装剧或明清小说的世界时,是否对那古老的审判情节倍感亲切?每当有人犯罪,判官掷笔定夺生死,高喊“明日午时三刻,菜市口处斩首!”的这一刻,你是否曾心生疑惑,为何斩首总选在“午时三刻”?

其实,午时三刻所指并非固定的历史时刻,而是古人赋予其特殊含义的一个时间点。大约在现代的中午11点到下午1点之间的时段,被古人称为“午时”,而午时三刻则大约是正午十二点左右。在这一时刻,太阳高悬天空中央,地面上的阴影被拉至最短。

古人深信阴阳五行、八卦之说,鬼神之事在他们眼中是真实而神圣的。与此相对,现代我们可能将其视为迷信。但正是基于这种信仰,古人在执行死刑时,会选择在一天中阳气最盛的午时三刻。他们相信这样可以借助强大的阳气来压制任何可能的鬼魂出现。

古代的人们将砍头视为一种阴事,担心被砍头的人可能会化作鬼魂来纠缠判官、监斩官和刽子手。为了镇压可能存在的鬼魂,行刑时间通常选择在阳气最旺盛的时刻。虽然历史上没有明确的规定必须于午时三刻行刑,但从行刑的时间月份等规定中,我们或许可以窥探出一些端倪。

唐宋时期的法律明确规定,在某些特定的日子如立春到秋分、大祭祀日、大斋戒日、二十四节气日等,以及每月的朔望和上下弦日、禁杀日等,不得执行死刑。除此之外,如果在雨天未晴或夜晚未明的情况下,也不得进行斩首。至于为何在雨未晴、夜未明的情况下不得行刑,或许也与阴阳五行之说有关。

尽管午时三刻并非历史上严格执行死刑的时间,但确实有一定的时间规定。据说只能在未时到申时这段时间内(即下午1点到5点之间)行刑。至于午时三刻这一时间点,或许只是后人的杜撰,但我们不妨将其视为了解历史的一种方式。这只是古人迷信的一种表现……

上一篇:钟繇的一生在书法上有何成就?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