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刑为何要选在午时三刻-竟为了避免鬼上身
各位看官,在沉浸于古装剧或明清小说的世界时,是否对那古老的审判情节倍感亲切?每当有人犯罪,判官掷笔定夺生死,高喊“明日午时三刻,菜市口处斩首!”的这一刻,你是否曾心生疑惑,为何斩首总选在“午时三刻”?
其实,午时三刻所指并非固定的历史时刻,而是古人赋予其特殊含义的一个时间点。大约在现代的中午11点到下午1点之间的时段,被古人称为“午时”,而午时三刻则大约是正午十二点左右。在这一时刻,太阳高悬天空中央,地面上的阴影被拉至最短。
古人深信阴阳五行、八卦之说,鬼神之事在他们眼中是真实而神圣的。与此相对,现代我们可能将其视为迷信。但正是基于这种信仰,古人在执行死刑时,会选择在一天中阳气最盛的午时三刻。他们相信这样可以借助强大的阳气来压制任何可能的鬼魂出现。
古代的人们将砍头视为一种阴事,担心被砍头的人可能会化作鬼魂来纠缠判官、监斩官和刽子手。为了镇压可能存在的鬼魂,行刑时间通常选择在阳气最旺盛的时刻。虽然历史上没有明确的规定必须于午时三刻行刑,但从行刑的时间月份等规定中,我们或许可以窥探出一些端倪。
唐宋时期的法律明确规定,在某些特定的日子如立春到秋分、大祭祀日、大斋戒日、二十四节气日等,以及每月的朔望和上下弦日、禁杀日等,不得执行死刑。除此之外,如果在雨天未晴或夜晚未明的情况下,也不得进行斩首。至于为何在雨未晴、夜未明的情况下不得行刑,或许也与阴阳五行之说有关。
尽管午时三刻并非历史上严格执行死刑的时间,但确实有一定的时间规定。据说只能在未时到申时这段时间内(即下午1点到5点之间)行刑。至于午时三刻这一时间点,或许只是后人的杜撰,但我们不妨将其视为了解历史的一种方式。这只是古人迷信的一种表现……
中国历史
- 行刑为何要选在午时三刻-竟为了避免鬼上身
- 钟繇的一生在书法上有何成就?
- 乾隆派贪官去查贪官,最后结果是什么呢?
- 皇宫里没有一间是厕所 帝王们是怎么上厕所的
- 高履行:唐朝外戚大臣,迎娶唐太宗之女东阳公
- 刘玉娘是什么人?她为什么要杀死自己的亲爹
- 古代战场如何清理尸体-将尸体做土堆展示功绩
- 300年前避孕套500年前胸罩 这些东西让你开眼
- 古代的青楼女子都是从哪来的?
- 陨石竟然也能致富:土耳其村民贩卖陨石买房
- 皇帝要睡觉后宫佳丽三千 选哪位陪睡呢?
- 古代妓女最常用三种避孕方式 其中一种让女人受
- 为康熙生下一名皇子的静嫔石氏,她的一生经历
- 朱元璋派人监视大臣,看到大臣吃的菜他放心了
- 后世对庾怿的评价如何?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
- 真正的甄嬛居然被老皇帝如此糟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