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曾被当做癞蛤蟆后来才晋升为女神-
自古以来,赏月总是让人不禁联想到我国最早的女航天员嫦娥。嫦娥的故事深深根植于我们的民族文化中,但在远古时代,她的形象并非如今所知的温柔女神。
在远古时代,嫦娥并非被视为航天英雄,反而被视为弃夫的窃贼。张衡的《灵宪》中记录了她窃取王母娘娘的不死药,奔月的故事。当时的巫术占卜显示她为黄色的蟾蜍。人们对蟾蜍的看法并非因为审美观念,而是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先民们不会将形体疙疙瘩瘩、头小眼突肚大的癞蛤蟆视为美的参照物。他们对其他野生动物如虎、蛇等是敬而远之的,这种敬更多的是因为恐惧其害、其毒的一种无奈之策。称古人视癞蛤蟆为美是站不住脚的。
那么,为什么古代人要把大美女变成癞蛤蟆呢?这背后必定含有谴责的意义。据传,后羿因得罪了玉帝而无法返回天庭。在这种情境下,嫦娥单独行动并选择了离开。民间传说和文献如《灵宪》都对此有所记载和补充。即便嫦娥是神仙,在危难时刻抛弃丈夫的行为仍然会受到谴责。在六朝以前,嫦娥的形象一直不好,被视为蟾蜍也毫不奇怪。
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亮上的嫦娥逐渐引起了凡间文人骚客的同情。文人开始为嫦娥翻案,逐渐改变了人们对她的态度。特别是大文豪苏轼的《水调歌头》流传千古,嫦娥的形象也由癞蛤蟆转变为女神。文人骚客们的诗词为嫦娥翻案的过程本身也相当有趣。许多人乐于替嫦娥开脱和翻案,并且擅长搞“有罪推定”,认为嫦娥不会独吞不死之药私奔月球,问题似乎都在后羿身上。于是,《淮南子·本经训》、《酉阳杂俎》等古籍和民间传说纷纷把后羿塑造成负面形象,现代影视剧也基本按照这个套路创作。如此一来,谁还会去谴责嫦娥呢?其实嫦娥形象的转变并非因为她本身的改变,而是由后人的态度决定的。这也反映出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的同情弱者和月球的道德和梦想。
中国历史
- 嫦娥曾被当做癞蛤蟆后来才晋升为女神-
- 刘备墓地扑朔迷离揭关于刘备墓的三种说法
- 宋江是怎样逼人入伙的:杀人全家并且贼喊捉贼
- 西游记中什么原因使孙悟空彻底臣服于唐僧?
- 古代是否与现代一样有休假制度-
- 高淯:北齐神武帝高欢第八子,容貌甚美,幼年
- 狄仁杰晚年到底是什么样的 结局是不是好的
- 诸葛亮的历史地位那么高 诸葛亮到底有多厉害
- 唐朝第六代皇帝唐玄宗李隆基之女:万春公主生
- 张良为什么不光复韩国?原因是什么
- 为何僵尸只会跳不会走-背后有个很阴森的故事
- 张飞被害之后 刘备竟然只说了这四个字!
- 珍妃的尸体捞出后 光绪为何再没碰过别的妃嫔
- 丘处机为成吉思汗设计一城如今不用红绿灯
- 乐进有何功绩,凭借什么挤进五子良将第二的?
- 明朝神秘的和尚军师姚广孝:如何促朱棣成帝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