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是怎样被诸葛亮给气死的?其背后有何隐情

历史人物 2025-04-02 04:53www.188915.com历史故事

《隆中对》无疑是《三国演义》的核心关键所在。首次策划的“跨有荆、益”,跨据了荆州九郡,覆盖了现今的两湖全境以及两广的北部。地理位置极其重要,不仅位于中国腹地,面积亦十分广大,足以让心怀天下者心生向往,心摇神驰。赤壁之战,核心问题便是决定荆州的归属权,连夷陵大战亦是因荆州换旗而起。这其中,与诸葛亮紧密相连、相互交织的故事情节,不仅成为赤壁战役的成败关键,更为之后的故事发展增添了无尽的韵味。每当提及此,便令人想起周瑜临终前的感慨:“既生瑜何生亮”。用小说的语境来说,周瑜计谋不如诸葛亮,理应甘拜下风,认输服输。然而周瑜的历史形象并非如小说戏剧中那般狭隘心胸,历史上的他性格恢宏,能得人心。《三国志》中赞许他的“性度恢宏,大率得人”。甚至有人评价他:“与瑜交,若饮醇醪。”但在唐宋以前,历史公认的主帅是周瑜。如杜甫的《赤壁歌送别》诗中就提到:“二龙相争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到了北宋以后,朱熹提倡尊王学说,诸葛亮地位随之上升。而说话戏剧艺人讲述三国故事时,东吴的私心被突出展现。尤其是东吴趁诸葛亮策划北定中原之机偷袭荆州的行为,更是被广大士民所痛斥。因此元人《隔江斗智》杂剧中周瑜的形象被改塑。在艺术表现上,衬托人物往往以常人常态为基准。如《福尔摩斯探案》中的华生,《堂吉诃德》中的潘都是如此。而在《三国演义》中则有所不同,它先用才智相当的周瑜来衬托诸葛亮。赤壁之战中周瑜因嫉贤妒能、心胸偏狭的形象被刻画得淋漓尽致。然而这样的角色设定也是为了凸显诸葛亮的智谋气度高超无比。诸葛亮的形象贯穿始终,甚至有人认为《三国演义》五丈原之后的情节可以不读。这种对人物的刻画方式使得读者对诸葛亮的形象更加深刻,同时也突显了周瑜形象的另一面。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