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的光绪年间秀才试卷什么样

历史人物 2025-04-01 23:51www.188915.com历史故事

这份古老的试卷,长三十厘米,宽二十八厘米,岁月在其卷面上留下了泛黄的痕迹。试卷的首页,印着长方形的印模和鲜亮的红字“古丰书院”,顶端书写着“次取第柒名”的字样,下方则是考生的名字——“童李思恭”,一切均以古朴的竖式呈现。

这份珍贵的试卷是内蒙古著名收藏家曹志高的意外发现。曹志高介绍到,考生李思恭在此次的古丰书院童生考试中表现出色,获得了第七名的好成绩。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童生试是取得生员(秀才)资格的重要阶段,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而这场考试的内容分为两部分:《戒石铭与孟泉戒石铭用意同异策》和《四皓论》。

试卷的样式仿佛现代的方格本,上面整齐排列的是考生使用小楷书写的答题内容。每一字每一句,都承载着那个时代的思想和文化。特别是策论部分,是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特有的形式,考生通过它来表达对古今政治问题的理解,向朝廷献上自己的策略。到了清末,八股文被废除,策论便成为主要的考试形式。

古丰书院,是这座城市的文化和历史的见证。它成立于1885年,由当时的归绥道道员安祥创建,名字源于呼和浩特地区古代的丰州之称。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丰书院历经多次更名,最终在1954年定名为呼和浩特第一中学。

看着这份泛黄的试卷,仿佛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氛围和气息。李思恭的字迹在纸上游走,像是一段历史的低语,诉说着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这份试卷不仅仅是一张纸,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它见证了古丰书院的变迁,见证了李思恭的才华和努力,也见证了那个时代的辉煌和沧桑。

如今,这份试卷被曹志高收藏,成为了一段历史的记忆。它让我们有机会去回味那个时代的文化和历史,去感受那个时代的氛围和气息。这份试卷,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和现在,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我们的文化和历史。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