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可无诤臣诤友诤子:为何明君身边诤臣多?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明智的君主总是善于倾听臣下的意见,从而能够善始善终。那些只爱听顺耳之言的君主,往往因闭目塞听而走向衰败。以历史上的昏君秦二世为例,当他听到民间有造反的声音时,如果臣下告诉他那只是普通盗贼,已经全被捕获,他就会感到欣慰。但现实是,反叛的火焰已经遍地燃起,内有叛臣作乱,秦二世却仍浑然不觉。直到临死前,他才追悔莫及。
深明大义的君子,必须要接纳各种有益的劝谏。在用人方面,更是离不开那些敢于提意见的诤臣。据《全书·仲尼闲居篇》记载,孔子曾强调诤臣的重要性,认为他们的存在关系到国家的安危。
中国历史上所有的明君身边,都有一批忠诚的诤臣。例如刘邦身边的樊哙、张良,以及唐太宗身边的魏征等。当刘邦进入咸阳后,曾打算留在奢华的皇宫中,享受金银财宝和美女。但樊哙及时制止了他,提醒刘邦这些奢华之物正是秦朝灭亡的原因。同样,在刘邦晚年宠爱戚姬、欲废太子时,周昌、叔孙通等大臣的谏言起到了关键作用。
唐太宗身边的诤臣同样不少。魏征是其中最有名的一位。据史书记载,魏征虽然相貌平平,但胆识过人,善于劝谏君主。有时遇到唐太宗怒不可遏的情况,魏征也能神色自若,使唐太宗恢复理智。魏征曾告诫唐太宗要“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并举例说明偏信的后果。
自古明君不仅接纳谏言,更会鼓励大臣们直言不讳。例如汉朝的皇帝曾下诏要求诸侯公卿举荐能直言极谏的人,并重用张释之等诤臣。清朝的开创者更是立下誓言,不因臣下的意见与自己不合而处死刑,并将此誓言纳入太庙,传于子孙。这样的做法不仅有助于国家的安定与繁荣,更是对臣子忠诚与智慧的最好肯定。这些历史上的明君智者的故事,为我们展示了纳谏的重要性,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中国历史
- 人不可无诤臣诤友诤子:为何明君身边诤臣多?
- 刘备没有夺取汉中是什么想法-
- 贾瑞是因为迷恋一个女人而命丧黄泉的吗-
- 妲己真的是狐狸精么?她做了什么被人称为妖妃
- 为雍正生下唯一活到成年的公主,齐妃在
- 万历三大征之一的宁夏之役,打的究竟是谁?
- 明朝豹房是怎么玩的 朱厚照建造豹房是为了逛妓
- 王昭君远嫁匈奴酿悲剧 继子死后孙子要娶她
- 杨贵妃如此受宠为什么却没有被封为皇后-
- 阿房女与秦始皇真心相爱 为何不能成为其妻子
- 慈禧争宠之路 慈禧如何吸引风流咸丰帝?
- 皇太极为何独宠海兰珠?海兰珠究竟有何优点
- 谁是宋江人生中的克星 多次致宋江于险境?
- 潘金莲不伦之恋:潘金莲与女婿陈经济的风月事
- 曾国藩在皇帝大丧期间,纳了一个小妾只为了挠
- 历史的颠覆揭一千年前的中国有多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