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苏洵到了二十七岁才开始发奋读书?

历史人物 2025-04-01 20:44www.188915.com历史故事

苏家父子传奇:苏洵的觉醒与三苏的文学成就

在古老的《三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这句话描绘的是北宋文学家苏洵的励志故事。苏洵,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虽与他的两个儿子齐名,但他的成才之路却颇为曲折。

苏洵并非自小便沉浸在书海中,相反,他年少时更向往游侠生活,四处游历,遍览名山大川。他的父亲苏序尚在人世时,并未阻止他的这一行为。那时的苏洵,心中更多的是对江湖的憧憬,而非对科举的向往。

随着年岁的增长,苏洵逐渐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当他首次参加乡试落榜时,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他开始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认为过去的自己过于自负,没有真正深入书中去理解和领悟。于是,他将曾经自视甚高的文章全部焚毁,决心重新开始。

还有一种说法,当苏洵二十五岁那年,他与友人游历山水之间,欣赏自然美景的也感受到了自己的学识不足以描绘这壮丽河山。回家之后,他发现自己的妻子程夫人面带忧虑,他意识到这可能是对自己人生选择的担忧。

后来,苏洵的母亲去世,他与哥哥的一次交谈让他下定决心重新投入学习。哥哥的话让他意识到自己的游历经历虽然丰富,但却无法用文字将其表达出来。这让他意识到自己的学识还需要加强。于是,他开始系统地阅读各种书籍,从《论语》到《汉书》,再到更早的《左传》、《国语》、《战国策》,他都一一研读。随着时间的推移,苏洵被书中的知识所吸引,越发沉浸其中。

苏洵的故事激励了无数后人。他与苏轼、苏辙并称为“三苏”,这是对他们文学成就的极高赞扬。三人的文学造诣深厚,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而苏洵的励志故事更是让人们看到了坚持不懈、勇于追求自己梦想的力量。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无论何时开始都不晚,重要的是坚持不懈地努力。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