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由来:晋文公火烧绵山烧死介子推
在古老的中国,历史厚重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周代,这是一段长达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一个始于农耕文化的节气,它的到来标志着气温的升高和春天的勃勃生机。正是春耕春种的黄金时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农谚:“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清明节的起源与寒食节紧密相连。随着寒食节的临近,人们开始禁火扫墓,逐渐形成了清明节的习俗。这一时节,人们不生烟火,只食冷食,以此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而在春秋时期,有一个关于清明的感人传说。晋国的公子重耳,曾被自己的臣子介子推救过一命。介子推为了救重耳,曾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烤熟给他吃。后来,重耳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君主。但他在执政后,却忘记了曾经救过他命的介子推。
当有人提醒晋文公时,他深感愧疚,立刻派人寻找介子推。介子推已经躲进了绵山。为了找到他,有人建议放火烧山,认为介子推为了保命会自行出来。大火烧过三天三夜后,人们发现介子推和他的母亲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离世。
晋文公悲痛欲绝,安葬了介子推母子,并决定纪念这位忠诚的臣子。他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禁忌烟火,只吃寒食。他把绵山改为介山,建立祠堂以表达对介子推的尊敬和怀念。
据说,晋文公在纪念介子推时,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制作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感叹,“悲哉足下”。这也成为了“足下”这个尊敬称呼的来源。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介子推。他们发现那棵老柳树死而复生,绿枝飘舞。晋文公视为奇迹,珍爱地掐下柳枝编成圈儿戴在头上。于是,这一天被定为清明节。清明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气,更是一个承载着历史传说和敬仰之情的特殊日子。它不仅是农事活动的标志,更是人们对先人怀念和敬意的表达。
中国历史
- 清明节的由来:晋文公火烧绵山烧死介子推
- 铁扇公主和太上老君都有芭蕉扇 有何区别呢
- 刘备在白帝城托孤的时候 刘备为何没有对诸葛亮
- 郭嘉和郭图都是姓郭 两人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 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和四个妻子都没有夫妻
- 清朝的名臣刘墉、纪晓岚与和珅,他们三人谁的
- 父亲、丈夫和哥哥都是皇帝,自己的一生却并不
- 他是朱元璋最讨厌的孙子:朱高煦最后什么结局
- 朱满月:北周宣帝宇文赟皇后,她的结局是什么
- 宋朝的战乱并不是很多,为何宋孝宗情愿自己亲
- 曹操送荀彧一个空碗,荀彧就自尽了吗?
- 孔子对女人有偏见是因为没有酒窝?
- 武则天一生中睡过那么多男人竟是为了长寿-
- 荣妃:康熙早年最宠爱的妃子,最后却看淡红尘
- 皇帝为啥都短命- 108个死于纵欲过度!
- 韩信的三个老婆,影响力最大的妻子是殷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