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涓杀孙膑为什么会放过商鞅 庞涓真的是良心发

历史人物 2025-04-01 18:26www.188915.com历史故事

对于战国历史热衷的小伙伴们,奇秘网小编今天带来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让我们一起其中的奥秘。

在战国时代,庞涓和孙膑这两位师兄弟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虽然他们曾共同学习,但庞涓却因权力的诱惑,对孙膑起了陷害之心,甚至差点让孙膑丧命。这是为何呢?

庞涓和孙膑皆是鬼谷子的杰出弟子。作为师兄的庞涓,早早下山投身战国乱世,后来更是邀请师弟孙膑一同前往魏国共享荣华富贵。庞涓却未曾料到,孙膑的军事才能竟超越自己,这对他的权势地位构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和地位,庞涓选择了对孙膑下手。若非孙膑机智过人、装疯卖傻,恐怕早已命丧黄泉。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庞涓遇到了另一位大才——商鞅,他却并未像对待孙膑那样痛下杀手。这一反常举动,令法家创始人之一慎到都感到惊讶。

在《之裂变》中,庞涓对老友慎到坦言,他确实看重商鞅的才能,为此还专门考察商鞅的本事。他甚至有意举荐商鞅为相国,完全没有加害商鞅的意图。那么,庞涓为何会有如此不同的待遇呢?

其实,庞涓心中念念不忘的大事是灭亡秦国。他宁愿推举政敌公子卬为相国,也是为了获得其在军事上的支持。在庞涓心中,灭秦才是最高目标。只要商鞅能有助于他完成灭秦大业,庞涓便愿意举荐他。由于孙膑的先例,商鞅在面对庞涓的考察时,表现得过于谨慎,故意遮掩自己的才华,最终让魏国错失这一大才。

庞涓的选择并非出于良心发现,而是基于战国时局的复杂性和他个人的战略目标。他之所以放过商鞅,是因为商鞅的才能有助于他实现灭秦的大计。这篇文章揭示了庞涓的内心世界和战国时代的复杂人际关系,让我们对这段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