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临终前说君可自取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章武三年三月,刘备在白帝城辞世,享年六十三岁。这位戎马一生的老人,在经历了多次战败后身体状况日渐衰弱。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托孤于诸葛亮等人,其中的故事被后世广为传颂。
在公元223年,刘备在永安病重,他召集了诸葛亮等人托孤。刘备对诸葛亮之才赞不绝口,认为他是国家的栋梁,能够治国安邦。他嘱咐诸葛亮,如果自己的儿子刘禅有帝王之才,便请诸葛亮全力辅佐;若刘禅不堪重用,刘备甚至表示“君可自取”。这句话让许多人猜测,刘备是否在试探诸葛亮的忠心。
深入分析刘备的托孤之词,我们发现他并非在试探诸葛亮。他所担心的,是诸葛亮对蜀汉的未来失去信心。在刘备去世前,蜀汉经历了两场大败,元气大伤,统一天下的希望渺茫。政权动荡,消极情绪可能蔓延。刘备最担心的,就是诸葛亮也失去信心,放弃辅佐蜀汉。
刘备的托孤之举,既体现了他对诸葛亮的深深信任。他毫不怀疑诸葛亮在掌握大权后会废除刘禅或者他的内政能力。他担心的只是诸葛亮对蜀汉未来的信心。毕竟,诸葛亮在蜀汉的地位举足轻重,如果他失去信心,那么蜀汉的前景将十分黯淡。
刘备启用李严辅助诸葛亮,并非要限制诸葛亮的权力。他提拔李严,旨在平衡蜀中的各势力。李严虽然权势不如诸葛亮,但他确实是作为诸葛亮的副手存在。刘备留下李严,旨在减轻诸葛亮肩上的担子,让诸葛亮在统管蜀汉政权时能够轻松一些。这样,蜀中的官员也会对诸葛亮更加信服。
刘备善于示恩,他对诸葛亮的信任和重托,让这位道德正统的人深感君臣殊遇的恩情。刘备的托孤之词,不仅表明他完全信任诸葛亮,更重要的是,他用这种态度让诸葛亮重新拾起信心,面对将来蜀汉的困境。这位老者的智慧和人性关怀,让我们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中国历史
- 刘备临终前说君可自取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李渊恨他吗?
- 魏文帝曹丕的一首《杂诗》
- 他是辽国皇室的血脉,却出生于后唐被僧人抚养
- 千古贤后长孙皇后劝解李世民的故事都有哪些?
- 古埃及建造金字塔搬运巨石的奇特方法
- 为何说没有才女邓绥就没有如今的造纸术呢
- 汉朝第三任皇帝,少帝刘恭是被谁废黜的?废黜
- 刘裕托孤给四位大臣 他们为何转头就把幼帝给杀
- 第一起行贿事件记录在西周青铜器上-
- 古代女人身上的守宫砂是用什么做的-
- 萧宝义:齐明帝萧鸾庶长子,他有着怎样的人生
- 这位公主被誉为大唐第一美女 25岁惨死刀下
- 曾国藩都担任过什么官职?相当于现在的
- 刘备手下第一大将 却被三国演义黑了个遍
- 乾隆的两大宠臣纪晓岚与和珅是如何结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