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处理战场上尸体的办法 让人吃不下饭
古代的战场,是一幅血腥而又残酷的画卷。数十万大军在广阔的战场上厮杀,战斗结束后,留下的只有堆积如山的尸体。对于古人来说,清理战场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他们通常采取两种方法处理尸体:掩埋和火化。
在掩埋方面,战败一方的俘虏常常被要求挖掘超大深坑,把所有的尸体扔进去,然后填土掩埋。这种做法被称为“埋”,在全国各地出土的各类白骨坑、万人坑便是的见证。比较著名的有河南义马白骨坑等遗址。
除了挖坑掩埋,古人还采取了另一种相对省事的方法——筑京观,也被称为“骷髅台”。这种方法是将战败的敌军尸体堆积在道路两旁,然后用土夯实,筑成巨大的土台。各种史籍中关于京观的记载并不少。直到清朝,统治者对待尸体都是就地掩埋,不分敌我公平对待。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尸体甚至可能被当作军粮。284年,燕军围攻齐国即墨时,就曾掘开城外墓地,火烧尸体。这种极端做法无疑是对敌人巨大的伤害。
火化在古代战场上也普遍存在,其主要目的是避免尸体腐烂变质带来的瘟疫。据史料记载,中国早在古代就有了火葬,但当时的火葬被视为一种耻辱和刑罚。战后用火焚烧的也大多是敌人的尸体,以示侮辱。
有时候,处理尸体的方式更为残忍。在战争中,战败者的尸体被胜利者当作军粮食用。这种灭绝人性的做法虽然历史中并不多见,但确实存在过。《三国志》中就有记载,在战争初期,由于粮食短缺,某些将领甚至将人的尸体作为军粮补充。这种极端做法无疑是人类历史上的黑暗一页。
古代的战争是一场血腥与残酷的较量。在处理尸体的过程中,人们采取了各种方式,无论是掩埋、筑京观还是火化,都体现了对生命的漠视和对战争的厌恶。这些处理方式背后蕴含着历史的残酷与无奈,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平与生命。
中国历史
- 古代人处理战场上尸体的办法 让人吃不下饭
- 司马徽在向刘备推荐人才的时候 司马徽为何不推
- 筷子在古代很重要:不同场合各有规定的筷子
- 太平天国人物韦俊:最后投降清朝后客死他乡
- 清朝最后一位老太监回忆:娘娘洗澡从不动手
- 慈禧太后找来100个小孩竟只为满足这一愿望-
- 衣带诏事件到底是怎么回事?董承的结局是什么
- 周王朝后宫嫔妃的人数为何规定是121人
- 三国时期东吴将领陈武简介:屡建战功,每战皆
- 刘禅为何两次娶张飞的女儿做皇后
- 孙悟空已经修成天仙 为何阎王还会派人勾魂?
- 小燕子是什么身份?不是乾隆的儿
- 克烈部脱斡邻勒王汗是什么结局?他为何会被小
- 岳飞先人娶老婆有这样一条规矩-不娶这一姓氏
- 狄仁杰一身正气忠于大唐 狄仁杰为什么还辅佐武
- 的唐太宗很爱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