妃嫔都不敢生儿子-子立母死成就最悲惨制度
在北魏王朝,一项特殊的制度引发了无数悲剧。“天赐元年,昔日显赫的刘贵人,因太子被立而遭受道武帝的赐死。”此事被深深记载在《太宗纪第三》之中。道武帝留下的解释昭示了一个冷酷无情的现实:“为了防止子幼母壮,专政的情况发生,昔将立妻子而杀其母,不令妇人后与国政,使外家为乱。”就这样,“子立母死”成为北魏王朝的既定国策,世世代代沿袭下来。
这残酷的制度,首先由北魏建国皇帝拓跋珪制定并亲身实践。他却在赐死刘贵人后,失去了儿子的亲近。太子拓跋嗣哀泣不能自已,甚至与皇帝产生裂痕,逃离魏宫。而拓跋珪在打算改立太子时,又引发了一场母子生死之战。拓跋绍为救母闯入宫中,最终不得不杀死自己的父亲。
这些悲剧的背后,是“子立母死”制度的残酷现实。后来的北魏皇帝都谨遵这项制度,但王权却流入了与皇族不相干的外家人手中。太武帝拓跋焘和高宗文成皇帝幼年丧母,由奶娘抚养长大。更为甚者,奶娘被封为皇太后,对皇帝产生控制,形成了与皇族无关的皇太后势力。
这一制度不仅导致了每代北魏帝皇缺乏母爱,造成心理阴影,而且给妃嫔们带来了深重的心理伤害。到了北魏后期,皇帝的子嗣稀少,如宣武帝仅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还早年夭折。
《皇后列传》中的记载更是令人心痛,“而椒掖之中,以国旧制,相于祈祝,皆愿生诸王、公主,不愿生太子。”这说明当时的妃嫔们对生下太子感到恐惧。历史上,妃嫔们都希望生儿子以母凭子贵,但在北魏,生个儿子若当了太子,母亲不仅享不了福,还可能丧命。
“子立母死”制残忍野蛮,不仅害惨了北魏帝皇和他们的生母们,更对整个王朝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不得不说,这是史上最悲惨的制度。在这一制度的笼罩下,北魏王朝笼罩在了一层悲剧的色彩之中。
中国历史
- 妃嫔都不敢生儿子-子立母死成就最悲惨制度
- 唐中宗李显的皇后是何人?李显是武则天的儿子
- 朱元璋的儿子那么多 朱元璋为什么对朱标如此宠
- 唐朝高阳公主与和尚辩机的爱情始末
- 梅超风周芷若同样练九阴白骨爪 为啥差距那么大
- 作为初汉三杰之首的张良,为何从未被刘邦怀疑
- 吕雉独揽大权15年之久,她的评价是什么样的-
- 明朝尚书魏骥:历经九朝,他靠的是什么?
- 三国最悲催女人被丈夫做军粮 不是刘安之妻
- 如何评价宋明帝刘彧?刘彧简介
- 孝圣宪皇后是甄嬛原型乾隆数次南巡与她有关系
- 骁勇善战的虎贲军,以三千人突袭匈奴十
- 后世如何评价庾冰?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 古代四大刑具 一个专门针对红杏出墙的女囚
- 张飞只是在桥边吼了一声 张飞武功就真的比关羽
- 吕布有着战神一样的称呼 吕布打仗为何输的比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