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失街亭后,诸葛亮直接撤兵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 2025-03-31 22:24www.188915.com历史故事

我是奇秘网的小编。提起那段历史,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

我们曾学过的《出师表》,那篇由诸葛亮写下的经典之作,详尽地表达了他对当时局势的看法。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他对北伐重要性的强调。正是这次北伐,诸葛亮巧妙地调离了曹魏的主力,使得对方陷入误区。趁此良机,他发起了对祁山的攻击。

诸葛亮的策略大获成功,他成功夺取了陇右五郡中的三郡。曹魏很快反应过来,派大军前来支援。为了孤立陇右,诸葛亮派兵镇守街亭,这是援军的必经之路。

遗憾的是,马谡因自负而选择在山上扎营,拦截援军。结果,援军切断了他们的水源,占据了这一战略要地。马谡的军队因此大乱,他也被轻易击败。尽管王平率兵前来救援,但最终仍未能守住街亭,这也直接导致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失败。

或许有人觉得,如果诸葛亮在此时继续带领大军进攻,他有能力夺回街亭,毕竟他已经攻下了三郡。那为什么他会选择草草收场,没有继续进攻呢?

实际情况远比这复杂。除了街亭的失守,柳城和上邽也相继沦陷。甚至在之前的对决中,已经处于劣势,正在准备撤退。即使诸葛亮选择攻打街亭,即使成功夺回街亭,他也会付出惨重的代价,而且无法扭转战争的胜负,曹军仍会继续进攻。

更重要的是,虽然街亭失守,但诸葛亮仍有机会夺回。他考虑的是更多重要的地方已经失去。例如西柳城的失守,意味着魏军可以直接从此地进攻上邽。他们后退的路线也受到了威胁,经过的祁山堡也已经失去。如果继续进攻,蜀军的退路将被拦截,损失将更加惨重。诸葛亮为了保存实力,只能选择放弃已经取得的胜利。

诸葛亮没有选择攻打街亭,因为那已经失去了实际的意义。他的决策展现了他对整体局势的深刻洞察和对手下将士的责任心。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