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大臣上朝手中为何要拿一块狭长的板子?

历史人物 2025-03-31 17:19www.188915.com历史故事

笏板:古代官员的象征与礼仪之器

笏板,一块狭长的木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礼记》中详细记载了其尺寸:“笏长2尺6寸,中宽3寸”。它不仅象征着古代中国官员的身份,更是他们朝见时的必备用品。

在崔琳子的家族中,子侄辈有数十人在朝中担任要职。每年过节的家宴上,有一张专门放置笏板的坐榻,上面堆满了笏板,这一景象被人们称为“笏满床”,成为了当时人们羡慕的焦点,崔家也以此为荣。

除了作为身份的象征,笏板还有着实际的使用价值。“袍笏登场”这一说法,最初指的是官员打扮的演员在舞台上表演,后来则直接用来比喻新官上任。而《释名》对笏板的解释——“备忽忘也”,揭示了其最初用途:大臣在朝见天子时,用笏板来记录天子的命令或旨意,或者将自己要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便备忘。

在纸张发明之前,笏板作为备忘之用,确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随着纸张的普及,笏板逐渐转变为一种礼节性用品。甚至在大唐时期,还出现了用笏板来划分官员等级的现象。例如,五品以上的官员才能使用象笏,六品以下的官员则只能用竹笏。笏板的形状也有规定,三品以上的笏板前拙后直,五品以上则前拙后屈。

到了清朝时期,由于朝服的变化,大臣见到皇帝需要打马蹄袖下跪,过程要求干脆利落,因此废弃了笏板。尽管如此,笏板作为古代官员的象征与礼仪之器,依然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如今,当我们回顾历史,笏板作为古代文化的一部分,仍然具有研究价值。它不仅是官员身份的象征,更是古代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和了解笏板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化的魅力。

上一篇:秘闻!清朝格格母凭子贵的密宝是什么-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