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时期挑选状元奇葩方式 最快交卷者是状元

历史人物 2025-03-31 15:06www.188915.com历史故事

武士对决中的眼疾手快与科举考试中的速度同样重要。在古代,夺取天下之后,对于如何治理国家,唐末五代的武夫乱局让统治者颇伤脑筋。于是,他们采取了扬文抑武的策略,恢复了隋唐的科举制度,以此来选拔人才。

宋太祖时期,科举考试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最初,宋太祖并未确定殿试这一环节,整个科考过程由礼部主持。一次科考结束后,宋太祖发现一些新录取的进士学识浅薄,答非所问。为了更准确地选拔人才,宋太祖开始亲自主持殿试,重新出题、重新考试、重新录取。从此,殿试成为了宋代科举考试的定制和最高门槛。

宋太祖更欣赏那些下手快的高手。参加殿试的举子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三个题目,最先交卷者即为状元。这一规则吸引了许多才思敏捷的举子,他们个个都是“快”,拿起题目就能动手,文如泉涌,一挥而就。

皇帝们的初衷并不单单是以行文快慢为唯一的取舍标准,他们的要求是文理顺而才思捷,即又好又快。在执行过程中,一些读书人为了追求速度而忽略了文章的质量和义理,导致科场拼凑之风和轻浮之风的盛行。

宋太宗淳化三年,举子李庶几甚至牵头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作文竞赛,以厨师烙好一个饼的时间完成一韵诗者为胜。这一举动引起了宋太宗的震怒,他决定采取措施来纠正这股歪风邪气。

于是,在殿试时,宋太宗特意出了一个非常冷僻的赋题,以观察这些以敏速相夸的考生们的真实水平。李庶几虽然抢先交卷,但文章质量不高,被宋太宗当场呵斥并轰出考场。从此,科考不再以答卷快慢为标准,那些只注重速度的“快”失去了市场。

这一改革使得科举考试更加注重文章的质量和才思,让那些真正有才华的举子得到了展示的机会。这不仅提高了科举考试的水平,也为朝廷选拔出了更多优秀的人才。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