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错为什么要让亲王伐蜀?他是什么用意

历史人物 2025-03-31 10:43www.188915.com历史故事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仿佛能听到那滚滚长江的波涛声,似乎在诉说着古老的传奇。让我们跟随奇秘网的小编,一起走进一段令人叹为观止的历史故事。

昔日战国时期的秦国,有一位名将叫司马错,他历经、、三朝,是秦国的重要支柱。他的军事生涯辉煌璀璨,征战沙场,伐魏夺取六十一城,伐楚占领黔中郡。他的最大成就,莫过于劝说秦王攻伐蜀国,亲自率兵占领巴蜀全境,并多次平定蜀地的叛乱。

在秦伐蜀之前,秦国的宰相却持反对意见,主张攻打韩国以图东出。两人在秦惠文王面前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相持不下。最终,秦惠文王采纳了司马错的建议,决定出兵攻打蜀国。

自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国力大增,但并未强大到能够轻易吞并其他诸侯国的地步。公元前318年,韩、赵、魏、燕、楚五国联合攻秦,形势十分紧迫。秦国的危机并非仅在于此。实际上,那时的秦国土地相对较小,势力也相对较弱。

张仪与司马错都是秦惠文王时期的重臣,分别担任国相和将军。在危机时刻,张仪主张秦国在外交上应该亲近魏国、善待楚国,并出兵三川。三川是指因黄河、洛水、伊水三大水域而得名的内郡。

而司马错的伐蜀战略则着眼于争夺天府之国的粮食。水源的分配决定了粮食的产量,而粮食的产量则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基础。秦王嬴驷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他明白在战国时期的战争中,比拼的是国力,也就是谁能拥有足够的粮食。他无法拒绝司马错的伐蜀战略。

在这场历史的大舞台上,司马错凭借他的智谋和勇气,为秦国的扩张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事迹令人敬佩,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正如那句古诗所说:“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历史的传承永远不会被遗忘,而司马错的故事将成为永恒的佳话。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