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以卫所制度为荣:养兵不费百姓一粒米
明朝的军事制度中,卫所制度是最为主要的。这一制度深深根植于历史屯田经验,巧妙地将军事与农业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建军模式。明代的统治者对此颇为自豪,曾有言:“吾养兵百万,却不费百姓一粒米。”
从京师到各个府州,明代都设立了卫、所。卫所制度严谨,组织严密。每5600名军人为一卫,1120人为一所,120人为一个百户所。这些卫所的军官都是世袭的,军队也有固定的戍所。朝廷根据各地的战略需要和防卫情况来设置卫所,重要地区卫所数量较多,布局视战略地位而定,固定驻屯戍守。
明代山东因其连接两京的重要位置,成为朝廷关注的重点地区。特别是为了加强大运河这一经济命脉的保卫,山东境内运河沿岸的卫所军事力量得到了强化。鲁西北与沿海地区作为山东的战略要害,多数卫所和主要兵源都布局于此。
东昌府位于京杭大运河河道上的鲁西地区,因其地理位置重要,成为明初的练兵、驻兵重地。历史上多次有官军在此集结、练兵,这不仅因为东昌具有适合练兵的广阔平坦地形,还因其地处交通要道,便于派遣和征调。特别是东昌卫,为了保卫大运河的畅通而建。
明代的东昌府内设有平山和东昌二卫。平山卫因城中有二阜、谓之平山而得名,而东昌卫则由湖广武昌卫调至东昌。两个卫所的分界线在羊使君街东段路口西南角,那里有一块刻有“东昌卫”的石碑。平山卫主要负责运河漕粮的运输安全,而东昌卫的责任则更为广泛,不仅负责该界碑以北至梁水镇之间的漕粮运输,还负责东昌府辖区的治安。
到了明朝中期以后,各地卫所官军大量逃亡,虽然卫所数量及建置方面没有明显变化,但实际存在的卫所官军人数与规定数额相差甚远。这使得卫所官军的战斗力大大削弱,已经难以承担守护之重责。这一状况对明朝的军事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中国历史
- 朱元璋以卫所制度为荣:养兵不费百姓一粒米
- 晋侯燮:晋国第1任国君,他为何将国号改为&am
- 乾隆皇帝偏爱西洋玩具?宫中不少东西原装进口
- 趣闻:武则天为何被后人描绘得很黄很暴力?
- 刘玢是谁?不爱良家爱娼女,将青楼头牌都召入
- 庞德背叛马超选择投靠曹操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
- 三国时期赵云与许褚的实力相比,谁更胜一筹?
- 敬懿皇贵妃:敢顶撞太后,历经四朝成贵妃
- 绛邑公主是什么身份来历?她的名气为何不高
- 太平天国失败主因竟是洪秀全把自己当神了-
- 九指神人洪七公的手指是因为什么断掉的
- 说说神秘的清朝大内侍卫:最为有名的是和珅
- 刘彻爱过卫子夫吗 刘彻其实还是爱过卫子夫的
- 三国所有武将中谁的情商最高呢?
- 宋江是怎么一步步架空晁盖坐上梁山头把交椅的
- 刘秀废黜郭圣通,在当时引起了多大的轰动?